《知道一点》| 文博寻宝季:古鼓咕……
闻鼓而进,一鼓作气......鼓,在古代征战中被广泛应用。今天,喜先生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崇阳铜鼓,感受穿越时空的震撼力量。
故事得从 1977 年 6 月说起,崇阳县白霓镇当时暴雨倾盆,山洪呼啸而来。村民程正华、程国章等人跑去河边查看灾情,结果程正华一脚踢到个硬邦邦的大 “疙瘩”。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了好几个小时,才把这宝贝 “请” 了出来。专家一鉴定,好家伙!这竟然是商代的铜鼓!
(崇阳铜鼓 图片来源:湖北文物公众号)
这崇阳铜鼓身高 75.5 厘米,鼓面直径 39.5 厘米,体重 42.5 公斤,由鼓身、鼓座和鼓冠三部分组成,就像一个精心搭配的 “三件套”。
(崇阳铜鼓鼓冠 图片来源:新华网)
(崇阳铜鼓鼓座 图片来源:新华网)
鼓身横放在长方形鼓座上,头顶戴着个马鞍形的 “帽子”,中间还有个小孔,方便 “吊威亚”。鼓面模仿皮质,光溜溜没花纹,其他地方却布满了商代超流行的云雷纹、饕餮纹,鼓身两端还点缀着三圈乳钉纹,妥妥的 “时尚弄潮儿”,完美展现了商代青铜工艺的高超水平。崇阳铜鼓其实是它的 “小名”,人家学名叫商代兽面纹青铜鼓,也有人叫它商代饕餮纹青铜鼓。您可别小看这面鼓,它可是个"活化石"!现代腰鼓见了都得喊它一声祖宗。
(“鼓”的甲骨文 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公众号)
最逗的是甲骨文里的"鼓"字,简直就是照着它画的简笔画——左边画个鼓面,右边画个举着鼓槌的小手。三千年过去了,咱们写的"鼓"字还带着它的基因呢!
要说这铜鼓的来历,那可真是命途多舛。商朝传下来的铜鼓全国就俩,它的兄弟"双鸟鼍鼓"早年间流落到了日本,所以咱们的崇阳铜鼓可是国内独一份,直接填补了我国早期铜鼓的空白,现在还是崇阳县的 “形象代言人” 呢!现在它可是湖北省博物馆的 “十大明星” 之一,还漂洋过海去美国、日本、英国 “溜达” 过,在国际上都超有排面。
【涨知识】
【在古代鼓有多重要?】
在古代,鼓那可是 “多功能神器”,祭祀、战争都离不开它,妥妥的权力象征。就像《诗经》里写的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战场上鼓声一响,士兵们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往前冲。最有名的要数长勺之战,鲁国曹刿就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战术,带着弱旅打败了齐国。还有 “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的说法,成语 “鸣金收兵” 就是这么来的。据说孙武训练宫女时,也是用鼓声指挥她们进进退退,堪称古代 “军训” 的经典案例。
别看这哥们长得像个木墩子加俩铜片,在周朝可是妥妥的乐团老大!《诗经》里都爆料了,人家和钟磬组出道,BGM一响就是"咚咚锵锵叮叮当",活脱脱的大型交响乐现场。连《五经要义》都认证它是"节奏大师",琴瑟钟磬都得跟着它的拍子走。
崇阳铜鼓上的每一道纹路,都是先民与天地对话的密码。古鼓不“咕”,它只是把所有的故事都酿成了沉默,等你来听。如果敲响这面鼓,你想唤醒什么故事?
编辑:黄文
审核:杜雅婷、杨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