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看湖北企业的外贸进阶之路
本周,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下展在广州闭幕,湖北交易团斩获11863个订单,出口成交额达6.4亿美元,同比(第135届广交会)增长8.48%,增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少湖北企业正在广交会的舞台上发展、壮大,不断为中国外贸注入新动能。
图片来源:广交会新闻中心
从广交会“新玩家” 到外贸增长新引擎
对湖北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广交会见证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从青涩到自信的蜕变。两年前,小胡鸭首次亮相广交会,只有一个简单的展位,本以为会无人问津,却凭借纯正的湖北口味吸引澳门客户,拿下首单,打开国际市场突破口,这让企业看到出海信心,在外贸方面加大投入。
如今再来,采购商们看到的小胡鸭,展位面积扩大了,装修设计也更加专业,产品陈列整齐美观,每一样卤味产品都摆在最醒目的位置,配上专属定制的中英文产品介绍,整个展位显得格外亮眼。本届广交会,经过多轮深入洽谈,小胡鸭与正大集团正式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将产品引入东南亚等地,成为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对我们来说就像‘新娘子上花轿’,为了在展会上精彩亮相,公司上下做足准备,把展台搭成实验台,一遍遍演绎着产品,与客商零距离地接触,面对面交流。”湖北丽尔家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黄高魁告诉记者,过去,企业对将产品销往海外缺乏信心,在当地商务部门的持续引导和支持下,他们才鼓起勇气登上广交会这一国际舞台。
眼下,海外销售额占到了这家企业营收的半壁江山,公司从只有40个员工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人,销售额由400多万元增加到1.6亿元,获得专利60个。本届广交会上,仅在第二期,企业就接待客户超830位,现场下单达28万美元,意向订单96万美元。
以点带链 聚势成圈 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广交会不仅是订单收割机,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这几年,在出海过程中,不少企业发现了海外市场的新商机,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开始为外国客户研发、生产定制化产品,还带动了当地的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在湖北飘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香菇精调味料,打破了欧美市场对中式调料的刻板印象,随着国际业务不断拓展壮大,飘扬食品建设了300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带动当地1000多户菇农户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同时,吸引30家食用菌加工企业纷纷参会,形成外贸产业集群,推动宜城认定国家外贸出口基地。
荆门鑫林蜡业有限公司也通过广交会实现了产业链带动和区域发展。企业以展会订单为纽带,拉动本地配套产业发展,带动荆门石膏厂转型,吸纳周边100多名村民就业,形成“以展促产、以产带链”的良性循环。
“广交会教会我们,展位不只是摆产品的地方,而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舞台,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广交会为支点,撬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为湖北乃至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荆门市鑫林蜡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长江云新闻记者 罗金玉 通讯员 宋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