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 聚十堰正当时!五大行动构建全链条人才引育体系
5月8日,记者从十堰市大学生留(回)堰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十堰市将抢抓高校毕业生求职黄金期,以“西十高铁”沿线城市及市内外高校为重点,推动高校毕业生留(回)堰就业创业,并开展五大行动,力争驻市高校毕业生留堰率不低于30%。
岗位扩增量行动
稳定政策性岗位:组织开展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含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以及基层就业、“三支一扶”、公益性岗位、“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招聘。
开发国企岗位:联合市国资委、市重点企业服务中心、市经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征集东风板块、烟草、供电、邮政、金融保险、通信、能源等国企岗位,定向开发技术研发、管理培训生等高质量岗位。
挖掘产业集群岗位:围绕“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引导企业开发各类岗位,其中突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岗位占比。
拓展灵活就业岗位:结合楚商返乡投资兴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契机,大力开发自主创业岗位;联合抖音、美团等平台开发“网络直播”“电商运营”“数字文旅”等新兴岗位。
魅力引才潮行动
高铁沿线招聘:5月举办“才聚十堰·圆梦车城”青海大学专场招聘,提供岗位200个,重点对接生态环保、新能源专业。联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商洛学院等高校开展“西十人才直通车”双城招聘会,提供岗位1000个。5月巡回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才聚荆楚·共建支点·百县进百校联万企”就业促进专项行动。
驻市高校专项招聘:5-7月组织驻市高校开展线上线下“小而精、专而美”校园招聘会15场,提供岗位1.2万个。新增“见习+就业”岗位开发计划,联合重点企业开发“见习+就业”衔接岗位500个,优先录用高校未就业毕业生。有效利用大学生回乡探亲、旅游见学或就业见习等时机,在各地人口密集区、商业聚集区广泛开展小规模、多频次夜市招聘会、专场招聘会。
市外区域拓展 :赴南京大学开展“博聚十堰 共建支点”活动,定向引进硕博人才。
学子看家乡行动
重点产业体验线路(三条主题线路)。科创线: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型电池产业等,组织高校毕业生参观东风商用车、远景动力、易捷特汽车、驰田汽车、赛力斯汽车、猛狮新能源等产业企业。文旅线:围绕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组织高校毕业生考察武当山文旅集团、丹江口文旅等项目,以及亨运文旅、亚新文化等龙头企业。乡村振兴线:围绕绿色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组织高校毕业生参观VOSS矿泉水、武当酒谷、清大药业、武当药业等项目,调研房县黄酒产业园、竹溪茶叶基地等。
人才环境感知计划:在高铁站、机场投放“十堰人才新政”广告,联合媒体发起“我与十堰共成长”短视频大赛,组织“仙山秀水职等你来”直播带岗活动,联合头部主播推广十堰人才环境。
魅力城市体验计划:针对毕业季来堰外地高校毕业生,凭学生证提供免费公交、景区门票、入住青年人才驿站等指定酒店享折扣等福利。
服务暖心桥行动
建设就业服务站:联合驻市高校设立“就业服务站”,培训一批专职就业导师,提供“简历门诊”“模拟面试”等10项服务。
及时推送岗位:联合西十、汉十沿线等目标城市媒体,针对性发布十堰市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及优质岗位需求,定向推送至西安、武汉等地高校就业中心。
政策及时兑现:联合财政、住新等部门,做好人才津(补)贴、住房补贴、就业创业、武当人才卡等兑现落实。
校友资源联动:聘任十堰籍高校教授担任“招才大使”,推广推介十堰招才政策。
能力促提升行动
就业创业能力实训:在驻市高校举办“求职能力实训营”两场、就业创业指导讲座4场、就业创业嘉年华活动两场。
校企“双进”活动:分批次组织驻市高校师生“进企业”参观东风商用车、万润新能源等优质重点企业,组织部分企事业单位携岗位开展“进高校”活动。
拓展求职渠道:在驻市高校或招聘会现场宣传推广“乐业十堰”小程序,引导高校毕业生应用小程序,使用就业地图,促进优质岗位智能匹配。
十堰市人社局相关人员介绍,希望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双进”、学子看家乡、就业见习等系列活动,举办线上线下、市内外大学生专场招聘会50场(次),吸引10000名大学生留(回)堰,力争驻市高校毕业生留堰率不低于30%,引导人才向企业、产业聚集,为十堰“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赵龙文 通讯员 尚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