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洪湖:做好土地流转文章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振兴,土地是关键。土地是否“转得开”,关系到乡村能否“兴起来”。洪湖市乌林镇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大力发展蚕桑种养业、油菜生产示范基地,让土地“流”出活力,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集约化方向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乌林镇地处洪湖市西南部,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一直以来,本地民众都有小规模种桑养蚕的传统。
洪湖市乌林镇瑞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磊:“蚕是一种周期很短,见效快的作物,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一个月就可以有收获了,而且风险性很小,基本上是一次性投资,后期不用再追加其他的费用。”
徐磊是乌林镇香山村人,之前在洪湖市区做建材生意,因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种桑养蚕便是他认准的项目。
洪湖市乌林镇瑞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磊:“我一直关注乡村振兴,发现我们乌林镇有大量的闲置土地和废弃的猪场,我带着这个想法,去到了广西河池、四川宜宾,对桑蚕进行考察,怀着这个梦想我来到老家,把想法说给了镇长和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在他们的努力下,我成功地拿下了80亩闲置土地,进行整改种桑。”
一排排猪舍正在加紧改造,一行行桑树已经载满了基地,虽然种桑养蚕刚刚起步,但徐磊信心满满。
洪湖市乌林镇瑞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磊:“我们规划的是,我们成立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小苗,后期统一回收蚕茧,统一出售,让老百姓做到零风险、高收益。”
为了更好地坚定企业发展信心,镇村两级做好服务促各项事务落实推进。为推广蚕桑种养,定期组织技术培训,配合企业引进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桑树品种,推广优质桑树种植和科学养蚕技术。
洪湖市乌林镇香山村党总支书记徐生华:“盘活了集体经济,盘活了我们的闲置地、荒山荒坡,也给村民带来了收益,他们这个产业发展之后,我们的村民每年可以有将近三四十人在里面务工,给他们采摘桑叶、养蚕。”
乌林镇党委、政府将蚕桑产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的突破口,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积极延伸产业链,引入蚕丝加工企业,推动蚕茧就地转化。除蚕桑产业外,乌林镇还结合土地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稻—再—油”模式油菜生产示范基地。
洪湖市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曾斌:“我们春露联合社在乌林镇王家洲村这块基地里面,我们种植的油菜面积有接近三千亩,其中我们这块田里主要是种‘稻—再—油’模式,通过这一个模式能够提升我们土地使用的最大程度,通过一级中稻到再生稻再到油,通过提升土地使用的次数来增加农户的收入。”
通过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油菜,王家洲村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农业效益,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洪湖市乌林镇王家洲村党总支书记王茂华:“以前我们这个地由村集体分给老百姓种的同时,村里还要管水还有电,还有一些基本的配套,所以村集体负担也比较大,流转给春露合作社之后,村集体减少了开支,我们每年的流转费,春露在每年年初就把这个钱打到村里的账上面,我们按照人均的面积进行分红,第一 解决了村集体的负担,第二 也节约了劳动力,就可以增加老百姓一部分的收入。”
乌林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让土地流转“转”出特色、“转”出活力。
洪湖市乌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严晶:“我镇依托洪湖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形成了‘农民一农业产业基地一农产品加工企业一电商企业’产销供环节高度耦合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
记者:袁晶、张凯、柳子倩/编辑:陶威
一审:唐杰
二审:王桃芳
三审:江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