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京企汇堰 | “小气瓶”扛起“大使命” 京堰智慧为新能源卡车装上车规级“能量舱”

云上十堰  2025-05-08 16:47:13
分享到:

嘭的一声闷响,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经开区的湖北经远西海实验室内,一支储气瓶正在经受高强度破坏性测试,监控屏幕上,压力数值稳稳停在绿色安全区。“可别小看这个‘铁罐子’,它要闯过水泡、火烧、极寒、枪击等近30道‘生死关’。”该公司技术人员自豪地介绍道,“以前只能从外地采购,如今我们首批‘十堰造’样品已顺利通过自检,正在接受行业‘特种检测’。”

罐子虽小,但来头很大。素有“移动炸弹”之称的商用车储气瓶,受限于严苛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全国能够生产制造的企业也屈指可数。在对口协作机制的牵线搭桥,湖北巨西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湖北巨西”)和储气瓶领军企业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海”)携手,让北京的技术基因与十堰的制造血脉完美融合,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 产业链有了“技术心脏”

“以前做‘包子’,我们负责和面和加工,馅料这些‘关键配方’都需外购。”湖北巨西相关负责人打了一个比喻,“巨西具有很好的市场资源,在十堰、陕西、新疆及中亚等多个大型车厂都有深度合作,以前是从外地采购储气瓶,我们负责框架、蒙皮、总装等环节,‘储气瓶制造’这一核心要素是无法突破的技术空白。”

京堰对口协作的深度开展,为湖北巨西发展跃迁提供了绝佳契机。北京天海作为全国头部储气瓶制造企业,是湖北巨西的主要供应商,2024年,湖北巨西、北京天海、十堰科创共同投资在十堰经开区成立经远西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北京天海将技术专班和储气瓶生产链“搬到”十堰园区,至此,十堰新能源卡车储气系统产业链完成了“最后闭环”。

“以前从储气瓶采购,到十堰总装,来回要跨越千里,以后在一个园区就能实现。”经远西海董事长、总经理魏军高兴地表示,“现在产业园一期正式落成,已具备独立生产二代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碳纤维环绕气瓶能力,目前已收到10万套订单,后续在北京天海的技术支持下,还将进军高端氢能储气系统研发生产,项目落成后预计年产值突破50亿元!”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让“小气瓶”产业落地快马加鞭

首批气瓶样本已“闯过”20多道行业特种检测关卡,待全部达标后,有了“制造许可证”这张“入场券”,经远西海即可加足马力正式启动生产。

“多亏政府一路绿灯,样品送检差不多提前了半年。”对于这项新兴项目而言,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首批样品“没有实验室就做不了自检,没有自检报告无法进行特种检测”的困扰,十堰市委、市政府,十堰经开区管委会特事特办:“先建厂,再报批!”

主要领导包联,项目专员全程跟进,绿色通道一通到底,与时间赛跑,为项目落地争取了宝贵时间。

不止于此。十堰经开区实施“交钥匙工程”,厂房由政府代建、企业按优惠政策回购,并享受“三免两减半”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前三年免征,后两年减半征收),配备专员全流程“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落地一路“加速度”。

“一期累计投资8000万元,二期还将计划投资超4亿元,政府的支持,是这项高成本、重投入、长周期项目的重要底气。”经远西海副总经理马宁是北京天海的骨干成员,他表示,“十堰素有‘商用车之都’的美誉,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卡车储能系统产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深厚潜力,工业基础扎实,产业链上下游高度聚集,‘十堰造小气瓶’未来可期。”

从“工业级”到“车规级”跃迁 重塑“行业标准”

在经远西海总成车间,全自动生产线蓄势待发,正式投产后,平均8分钟一套卡车储气系统将从这里下线。“自动化生产线刷新行业速度。”经远西海董事长、总经理魏军介绍,同时也昭示了这座凝聚京堰智慧工厂的雄心——重新书写“行业标准”。

记者了解到,以前储气系统运用于工业场景,目前全行业大多数卡车储气系统沿用“工业级”标准,但卡车储气系统对振动疲劳、安全标准、轻量化设计多维度有着更严苛的要求,而经远西海,将着力攀登“车规级”标准的高峰,为行业稳健发展强基固本。

北京送来“金种子”,十堰种下“产业林”。从行业跟随者到新标书写者,经远西海用硬核实力阐述了京堰携手的强大能量。一支支烧不坏、击不穿、砸不烂的储气瓶,将北京与十堰、政府与企业紧密相连,共同为中国新能源卡车装上“车规级”能量舱。

云上十堰讯记者 李强 祝梦 代琳源 

一审:宋楚玉

二审:黄勤

三审:刘青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