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知道一点》| 文博寻宝季:商代人酒桌上的潮牌:带鋬觚形器

长江云新闻  2025-05-07 17:07:06
分享到:

大家好!我,来自秦代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喜”,今天咱们要聊的宝贝可不简单,世界仅此一件,这件宝贝向咱们证明了一件事,商代人得有多爱喝酒——它就是带鋬觚形器,酒桌上的潮牌“C”位。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M17出土的铜带鋬觚形器   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谁能想到,三千年前商代贵族的酒桌上,早已出现了让现代调酒师都直呼内行的神器?2014年武汉盘龙城遗址的一声惊呼,炸出了考古界的顶流明星:18.5cm高(≈一听可乐),14cm宽的“小蛮腰”,装酒440ml。这个造型可是让当年发掘的考古队员面面相觑:这 “青铜怪咖”活脱脱青铜界的 “混搭风鼻祖”,翻遍史料都找不到同款!它口部好像长出两只向外张开的 “螃蟹大钳子”,倒酒时酒水顺着 “钳子” 流进杯中;肚子一侧装饰着兽面纹的 “小把手”,仿佛有双神秘的眼睛盯着你,握着它喝酒,仪式感直接拉满;下腹部靠近圈足的地方,一圈阳线兽面纹像是精心设计的 “时尚腰带”,妥妥的 “商代潮牌” 单品。左右对称的造型,融合了觚、斝、角等青铜酒器的特点,美感十足,不得不佩服商代人的艺术脑洞。

(铜带鋬觚形器   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公众号)

在那个 “酒腻子” 扎堆的商代,商纣王 “酒池肉林” 的传说家喻户晓。从贵族的青铜酒器到平民的陶制酒具,酒器种类五花八门,其中,尊、雷是 “大酒缸”,觚、爵是 “小酒杯”,不同材质对应不同阶层。而在盘龙城出土的几百件青铜酒器里,带鋬觚形器就像宴会上突然闯入的 “显眼包”,凭借独一无二的造型 C 位出道,毕竟全世界就这一件!如今它稳坐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镇馆一哥” 的宝座,珍贵程度堪比青铜界的 “大熊猫”,引得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就为一睹这位三千岁 “混搭达人” 的风采。

【涨知识】

【“觚”,到底是个啥】

今天说的带鋬觚形器里这个“觚”字,现在恐怕已经有很多人都不认识咯。但它可不是普通的生僻字,它是曾让孔老夫子都忍不住发飙的一个字!“觚”(gū)这个字长这样:左边一个“角”,右边一个“瓜”,合起来就是“牛角杯+水果刀”的奇妙组合!

最开始它就是个棱角分明的酒杯,长得像牛角,上宽下窄,古人用来喝酒。后来不知道哪个天才发现这形状和竹简很像,直接改行当写字板!再后来连文章段落都用它命名,比如“三觚”就是三段话。

但为啥这个字还能让孔子气到拍桌子?

《论语》里那句“觚不觚,觚哉!觚哉!”翻译过来就是:“杯子不像杯子,还叫杯子吗?”,表面吐槽酒杯变形,实则内涵礼崩乐坏。就像你把星巴克当龙井喝,人字拖配西装,直接社死现场!

虽然现在很少见,但这个字其实还在偷偷搞事情,比如:

“管窥觚察”=管中窥豹+死命抬杠(古人版杠精专用词)

“觚棱”=文章锋利(文学界美工刀)

“献觚”=谦虚版“抛砖引玉”(相当于开会时说“我来献个丑”)

下次上课起来回答老师问题,你可以来一句“我来献觚几句”,你的文化人设当场就能坐稳!

下次当你走进盘龙城遗址博物馆,驻足于这件 “混搭达人” 面前时,试着听一听,看是否能听见三千年前酒杯相碰的清脆声响,去感受商代独特的酒文化的魅力。

编辑:黄文

审核:杜雅婷、杨康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