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枝江:三代“农机”见证农业变迁 劳动书写田野新篇

云上枝江  2025-05-01 10:55:55
分享到:

在湖北枝江的广袤田野上,七星台镇刘华、许莉娜和张许艳一家的故事,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中国农业二十年来的转型升级,也诠释着 “劳动创造幸福” 的深刻内涵。

刘华的农机故事始于2004年。那时,他还是一名摩托车修理工,麦收时节父母的呼唤,让他牵挂起家乡的土地。一次偶然,他目睹了收割机械作业,便下定决心购买一台属于自己的收割机。当年,全镇仅有三台农机,推广时面临诸多质疑,农户们担心机器会压实土地影响来年耕种。刘华以 “收完麦子再结账,减产我赔” 的承诺,打动了首批试用农户。他驾驶着重达3吨、简陋且无驾驶棚的 “福田雷沃 D200” 收割机,尽管作业环境艰苦,收工后满是黑灰的鼻子、嗡嗡作响的耳朵和被震裂的虎口都是常态,但比起牛耕,效率翻了十几倍。别家还在挥汗如雨时,首批试用农户的 8 亩麦子 20 分钟就颗粒归仓。第二年,农机预约排满,刘华开启了他用汗水拓荒的年代,也开启了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征程。

随着时间推移,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2010年,刘华抓住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契机,购入精量播种机。推广萝卜机械播种时,面对农户的怀疑,他以1000亩示范田证明了机械播种的优势。2016年,他和其他农机手成立枝江市久全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省,成为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 “排头兵” 。

如今,刘华的农机已步入智能化时代。驾驶舱干净整洁,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农机能自主规划作业路线、精准定位与远程监控。而他的女儿许莉娜,作为 “00后” 新农人,为这份事业注入了新活力。许莉娜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投身农业。她熟练操作无人机,一天能完成1800亩农田的精准植保,还负责家里近2000亩农田的日常管理。她用科技为农业赋能,通过APP监测墒情、规划农事,还与父母探索水肥一体化管护模式,提高作物产量。在社会化服务中,她用实际行动赢得农户信任,服务范围拓展到荆州、宜都等地。

在这对父女背后,张许艳是默默付出的坚实后盾。2004年刘华投身农业机械化时,家庭经济拮据,她坚定支持丈夫。深夜为丈夫打手电筒检修农机,凌晨准备早饭,还亲自下田协助。女儿许莉娜回乡务农,她虽起初心疼,但看到女儿的热爱后全力支持,化身 “田间助理”,为女儿量田、配药、搬运电池,远程指导操作。

从刘华的 “铁牛拓荒”,到许莉娜的 “智慧种田”,再到张许艳的默默守护,这个家庭见证了从传统农耕到智能农机作业的巨大转变。枝江市农业农村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89.39%,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在五一劳动节,我们看到他们的辛勤付出,也看到中国农业的蓬勃发展。他们是劳动者,用双手在田野上书写希望;他们是见证者,见证着农业从 “汗水驱动” 迈向 “科技驱动”;他们更是开拓者,为农业现代化的未来不懈探索。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劳动,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价值,因为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视频制作:朱瑶 安超 刘颖杰 孙焱婕 金秋 冯靖炜

一审:孙焱婕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

责任编辑 梅媚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