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去山海找答案丨在“有凤来仪”之地,探寻被时光偏爱的土家秘境

长江云新闻  2025-05-01 08:07:05
分享到:

视频:卯洞景区

在鄂湘渝交界处的武陵腹地,有座因 “有凤来仪” 得名的小城 —— 来凤。它没有热门景区的喧嚣,却有着让人沉醉的自然美景与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等待着有缘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今天,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走进这座隐于武陵腹地的“凤城”,在山水画卷与人文烟火中,邂逅一场不被喧嚣打扰的心动。

踏入来凤,就像翻开一部厚重的史书。仙佛寺摩崖石刻,这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石窟寺,比敦煌莫高窟还要古老 ,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现存最大的摩崖造像,在长江以南地区首屈一指 。百余尊佛像在岁月的侵蚀下,依旧庄严肃穆,慈悲的目光注视着这片土地。每年法会期间,香烟袅袅,信众云集,佛音回荡,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视频:仙佛寺景区

图:仙佛寺景区

图:仙佛寺景区

杨梅古寨景区,是来凤历史的又一见证者。这里不仅有罕见的古杨梅群落,最大的杨梅树树龄超1200年,被誉为“亚洲第一杨梅” ,还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道、古桥、古戏楼等遗迹 。漫步在古寨,脚下是被岁月打磨光滑的石板路,身旁是雕梁画栋的古建筑,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春日赏花,夏日品梅,秋日登高,冬日访古,无论何时前来,都能感受到古寨独特的韵味。

视频:杨梅古寨云海

图:杨梅古寨景区

图:古杨梅树

图:杨梅古寨景区02

来凤的山水,是大自然最得意的杰作。卯洞风景区,天然穿洞横跨西水河,河水从中穿山而过,形成了举世罕见的自然奇观 。乘船穿行其中,两岸奇峰罗列,怪石嶙峋,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洞内石钟乳、石笋琳琅满目,在灯光的映照下,如梦如幻,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卯洞景区

图:卯洞景区

图:卯洞景区

图:卯洞景区

摆手舞,土家风情的活力绽放。在来凤,土家摆手舞被誉为“东方迪斯科”,它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也是土家族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位于酉水河畔的舍米湖,是摆手舞的故乡。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人身着盛装,汇聚在摆手堂前,在“梯玛”(土家语,即土老师)主持的祭祀仪式后,人们围着篝火,随着激昂的锣鼓声欢快起舞。摆手舞动作刚劲质朴,“单摆”“双摆”“旋转摆”等动作中,融入了耕田赶牛、播撒谷种等生产生活场景,舞者手与脚成顺向同时动作,扭腰旋转,刚健有力 ,重现出土家人的勤劳与勇敢。近年来,来凤大力推动摆手舞传承,不仅走进企业、学校、村(社区)、景区,还连续举办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吸引着鄂湘渝地区的土家儿女及众多游客参与,让这古老舞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图:舍米湖村

图:村民游客齐跳摆手舞

南剧,岁月沉淀的戏曲瑰宝。起源于鄂西容美土司时代的南剧,又称南戏、施南调,俗称“高台戏”或“人大戏”,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8年,来凤南剧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其腔调融合昆、秦、汉调,表演形式丰富多样,行当齐全。当舞台上的演员身着精美戏服,粉墨登场,或唱念做打,演绎着土家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尽显岁月沉淀的韵味,带您穿越时空,领略土家戏曲的独特魅力。比如根据老英雄张富清事迹创编的大型现代南剧《本色》,就以精彩的演绎收获广泛赞誉,展现了南剧在新时代的创新与传承。

图:南剧表演  来凤文旅供图

图:南剧《本色》

西兰卡普,指尖上的艺术华章。西兰卡普是土家语,意为“花铺盖”,是土家族的织锦艺术,也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锦之一。土家妇女心灵手巧,用五彩丝线在织机上飞梭走线,将“太阳花”“八角花”“粑粑架”等100多种古老纹样编织进西兰卡普中。每一幅西兰卡普都蕴含着土家的文化密码,或是记录族史,或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前,土家姑娘在出嫁前都会亲手织上一床西兰卡普作为嫁妆,如今,来凤作为土家织锦核心传承地,已形成三大专业厂家,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更远销国外,作为珍贵礼物馈赠各国政要、国际友人,成为展示土家文化的亮丽名片。您可以走进织锦工坊,看织女们现场展示这精湛技艺,甚至亲自上手体验,感受指尖流淌的土家浪漫。

图:西兰卡普花样

图:西兰卡普花样

土家油茶汤,被誉为中国四大茶饮之一 。2011年6月,来凤油茶汤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油茶汤制作工序繁琐,先用茶油将阴苞谷、花生、黄豆等炸至金黄,再用猪油将富硒茶、生姜、大蒜等炸香,加水放盐,最后将炸好的食材撒入锅中 。一碗油茶汤,香气扑鼻,既有茶叶的清香,又有食材的醇厚,喝上一口,暖身又暖心。还有土家炕腊肉、泥鳅钻豆腐、特色血豆腐等美食,每一道都饱含着土家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图:村民正在烹饪油茶汤

图:油茶汤

来凤的四季,是被鲜花编织的浪漫诗篇。百福司镇荆竹村的樱桃花似雪漫山,革勒车镇正南梅园梅香浮动,三胡乡杨梅古寨的百亩桃花灼灼如霞,漫水乡苏家坪村的荷花亭亭玉立,翔凤镇檀木湾村郁金香与酉水印象油菜花五彩交织。来凤,这座被花眷顾的小城,等你赴一场四季的赏花之约,在花海中遇见最美的时光 。

图:百福司镇荆竹村樱桃花

图:革勒车镇正南梅园

图:革勒车镇正南梅园

图:翔凤镇油菜花

图:翔凤镇檀木湾郁金香

图:三胡乡杨梅古寨桃花岛

图:漫水乡苏家坪荷塘

图:漫水乡苏家坪荷塘

在鄂西大地的来凤县,红色基因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与板沙界起义遗址等,便是这段红色历史中熠熠生辉的坐标,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先辈们的热血征程。

踏入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就仿佛翻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展馆以“英雄无言,精彩人生”为主题,通过详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以及多媒体展示,全方位呈现了张富清的传奇一生。从投身革命时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勇战壶梯山、巧战东马村、血战永丰镇,立下赫赫战功;到转业后扎根来凤,一心为民,保障粮食供应、转战三胡、奋战卯洞、初创建行,默默奉献数十载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深受触动,深刻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坚守与奉献。

图:张富清先进事迹展馆

而板沙界起义遗址,宛如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见证了鄂西地区革命的风起云涌。1926年秋,中共党员张昌岐、吴郅堂、刘岳生等人在此组建了鄂西地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 。他们凭借着简陋的武器和坚定的信念,发动了震惊一时的板沙界起义,打响了恩施州首次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第一枪,开启了鄂西地区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先河 。虽然起义最终因敌军反扑而失败,但它点燃的革命火种,却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如今,遗址内寨墙、枪眼、训练场、情报通道等遗迹保存良好 ,沿着游步道前行,仿佛能看到当年起义军们英勇奋战的身影,感受到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

图:板沙界村

图:板沙界村

来凤的红色旅游,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一次触动心灵的精神洗礼。在这里,你可以追寻英雄的足迹,汲取奋进的力量,让红色基因在心中生根发芽,代代传承 。

来凤,这座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城,有着无尽的魅力等待你去探索。无论是历史遗迹、自然风光,还是民俗风情、特色美食,都能让你收获一段难忘的旅行记忆。来凤,静候与你的美好相遇。

(长江云新闻记者 邓斌 通讯员 邓亚)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