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炼成记 | “全国劳动模范”秦环兵:用毫米级刻度 丈量中国桥梁的世界坐标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今天(4月30日)起,本台推出《榜样炼成记》,用一个个奋斗故事,诠释“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真谛。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湖北的全国劳动模范——秦环兵。
此刻,在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一组精密传感器正在校准世界级跨海大桥的骨架。全国劳模秦环兵结束北京领奖后,立即投入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的智能测控系统调试。这套集合北斗导航与AI视觉的智能测控系统,让海上桥墩测量从16小时,做到实时测量,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
全国劳动模范、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测量组组长 秦环兵:实现了基础数据实时采集、系统计算分析,确保海上装配式墩身吊装,实现毫米级智能化快速安装定位。
时间回到1990年,16岁的秦环兵,成为一名工程测量学徒,在长江边架起人生第一台经纬仪。35年间,这个“桥二代”参与21座国内外重要桥梁的建设,从-30℃“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俄同江铁路大桥、海拔4000多米无人区新建高原铁路怒江桥、到世界最高桥塔常泰长江大桥,他带领团队爬冰卧雪、攀山越岭,实现了桥梁测绘零误差、精度毫米级控制的奇迹。
全国劳动模范、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测量组组长 秦环兵:在(中俄同江铁路大桥)长达2个月的作业时间里,沿着16.7公里长的工程路线,相继穿越了长达1.8公里的冰封江面,风雪多大都不停歇,最终该桥比俄方提前了三年完成了建设任务。
在中铁大桥局的支持下,秦环兵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孵化56项专利,培养出百名技术骨干。
秦环兵测量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 曹冠军:测量就像造原子弹一样,每一个数据都不敢出错,时刻以“计较每一毫米”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用数据说话,做到零失误。
从武汉实验室到杭州湾跨海大桥,从冰封黑龙江到热带海外工地,这位国匠的刻度尺始终指向同一个坐标——中国建造的世界精度。
全国劳动模范、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测量组组长 秦环兵: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通过“传帮带”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传递给年轻一代,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牛中毅 王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