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引凤还——运粮湖管理区“乡情招商”背后的故事
四月的运粮湖管理区,春潮涌动,生机勃勃。
在东方久乐汽车电子潜江分公司生产车间,8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奔跑”。贴片、插件、装配……经过一道道精密工序,汽车电子控制器如同被赋予生命,快速“走下”生产线。
厂房外,二期项目工地机械轰鸣,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这里投产后,将新增8条安全带生产线,预计年销售额将突破3亿元。
作为扎根家乡的“明星企业”,东方久乐每年为当地贡献税收超千万元,撑起运粮湖经济的“半壁江山”。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一段跨越山海的“归巢”故事。
乡愁作引 游子把企业“搬”回家乡
故事的起点,藏在公司总经理高劲松的乡愁里。
这位在上海浦东打拼二十年的企业家,始终心怀桑梓之情。
“听到乡音就想家,吃到家乡菜就想回来看看。”2020年,他做了个重要决定:把年产600万件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项目,从黄浦江畔“搬”到运粮河畔。
作为拥有100余项专利(含18项发明专利)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东方久乐的产品早已走进一汽红旗、吉利、长城等80余家车企的供应链。但高劲松说,“让项目在家乡落地,不为别的,就是想回报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一期项目落地后,4栋1.5万㎡的厂房迅速建成,科研楼、办公楼配套齐全。短短3年,企业累计缴税3000多万元,3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如今,二期项目火热推进,配套的乾峰汽车零部件已成长为规上企业,乾顺佳外包装项目即将竣工,一幅产业集聚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十次恳谈 用真诚敲开“归心门”
企业愿意“回家”,源于家乡人的“执念”。
5年前,运粮湖管理区党委带着“实力农场、特色农场、花园农场、和谐农场”的发展蓝图,奔赴上海“寻亲”。
党委书记带队,先后10余次与高劲松面对面恳谈——从产业政策到土地规划,从税收优惠到人才服务,用一本本数据手册、一张张规划图纸,向他展示家乡转型的决心。
“他们不是来谈生意,是来聊家乡的未来。”高劲松回忆,这种“把企业当家人”的真诚,让他放下了顾虑。
签约后,这份真诚化作了“保姆式服务”:项目急需用电,管理区协调电力部门连夜施工;员工子女入学难,专员全程代办手续;园区道路建设、环保配套等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响应。
“在这里,没有‘企业的事’和‘政府的事’之分,都是‘自家的事’。”高劲松感慨。
区位赋能 临空经济圈里的“回家路”
除了乡情,运粮湖管理区的“硬实力”同样打动企业。
园区距318国道仅5公里,S322省道穿境而过,5分钟车程可达沪渝、枣石高速,10公里外便是荆州机场——这个处于临空经济辐射核心区的“小枢纽”,让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更打通了“承东启西”的战略通道。
“交通畅了,产业链就活了。”高劲松说,如今企业的零部件从生产到装车,当天就能送上高速,“这样的区位优势,让我们更有信心在家乡做大做强。”
眼下,东方久乐的“归巢”故事仍在续写:未来,企业计划投资建设产学研基地,再增加800个就业岗位,进一步推动汽车电子产业链在家乡延伸。
从“招项目”到“聚乡情”,运粮湖管理区用实践证明:当招商不再是冰冷的数字交换,而是带着温度的情感共鸣,发展的“种子”就能在故土上长成“参天大树”。
春风里,运粮河畔的厂房鳞次栉比,机器的轰鸣奏响着“归巢”的乐章。这片充满乡愁的土地,正以情为桥、以心筑巢,让更多游子看到:家乡,不仅是记忆中的港湾,更是梦想再出发的起点。
来源:潜江发布
编辑: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