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蒜鸟”流量不能随便算了 | 热点里的价值观
“五一”假期就要到了,武汉又双叒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了!武汉旅游太火了,黄鹤楼、东湖、热干面……都是响当当的招牌。今年,来武汉旅游又多了个超火的“打卡”项目——拥有一只“蒜鸟”!这只头顶“蒜瓣头”、说着武汉方言的毛绒玩偶,可是实打实的超级 “网红”。
“蒜鸟”出圈,成旅游打卡新宠
“听说武汉有种东西叫蒜鸟,请你把它画出来。画出来这样一只头顶绿色大蒜的蒜鸟。”上周,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来到武汉推介百度最新的AI产品,并现场演示生成了一只火爆全网的“神鸟”——“蒜鸟”。是什么鸟让人工智能都使出了“洪荒之力”?
在武汉方言中,“蒜鸟”是“算了”的谐音,这句在武汉人日常生活中高频出现的表达,意思是别计较、放宽心,因此“蒜鸟”也被广大网友称为“武汉和平鸟”。凭借可爱的模样、俏皮的武汉话,“蒜鸟”成功“出圈”,收获了无数粉丝。
在武汉亲橙万象汇的“蒜鸟主题”快闪店,每天一开门,市民和游客就排起长队。据店长介绍,每天限量的200只玩偶,不到20分钟就会被抢购一空,每天包含“蒜鸟”在内的文创产品销售额在5万元到10万元左右。今年春节至今,武汉礼物联名版“蒜鸟”玩偶销量已经超过10万只。此外,“蒜鸟” 还衍生出多种形式,形成了完整的 “文旅+消费”生态链。
“蒜鸟”爆火不是没道理的。湖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余意峰认为,“蒜鸟”很好地把地域文化和创意表达玩出了新花样,不仅能让武汉本地人感到亲切,还能让外地游客感受到武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再加上玩偶会说话,互动感满满,狠狠拿捏住了当下消费者对趣味和体验感的追求。
爆火背后,“蒜鸟”也有烦恼
人红是非多,“鸟”红也被盯上了。记者发现,现在武汉街头冒出不少盗版“蒜鸟”。在中山大道与卢沟桥路交汇路口,就有小商贩售卖“蒜鸟”,分大中小号,售价13-17元不等。和正版相比,这些“蒜鸟”面部不够饱满,甚至眼睛、嘴巴还有点歪,一些外地游客表示根本看不出来区别。
“第一个蒜鸟刚出来的时候,我就看到江汉路上满街都是那种盗版的娃娃在售卖。看着满街的盗版肆意横行,确实也很心痛。”武汉本土文创设计师溯溯说。
文创产品爆火后被盗版的情况并不少见,北京故宫日历、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甘肃博物馆铜奔马玩偶都遇到过。湖北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委会副主任石文娟律师建议,可以把技术和认证服务结合起来,在创意萌发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对外观设计、品牌logo 等进行全链条保护,现在有的城市推出数字版权保护区块链技术,能实现申请登记、交易、检测一站式服务,非常便捷。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余意峰也表示,想要“蒜鸟”一直火下去,除了持续创新、产业布局,还要细心呵护品牌。比如可以把“蒜鸟”注册为地域公用品牌,加强对版权、商标和设计专利的保护,加大对盗版产品的打击力度。
“蒜鸟”如何飞得更远?
今年五一假期,“蒜鸟”家族要壮大啦!“邪完鸟”“一鹅”“要么羊”“喵么斯”等新成员即将登场。“蒜鸟”线下销售门店也准备放大招,人形玩偶会出街互动,还有棒棒糖、贴纸、背包等周边上线,升级版玩偶和融入武汉方言的发声玩偶也将和大家见面。
如何让“蒜鸟”飞得更远?让文创产品的“流量”长留?湖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余意峰认为,要推动更多“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化,将潜在文化势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文旅动能,“加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进一步打造文化IP,把传统文化的DNA挖掘出来,用轻量化的叙事表达厚重感的内核。”
“一个蒜鸟这样的小IP,背后是文旅经济大产业。”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看来,深挖荆楚文化、培植创新土壤,重视人才建设,将让更多优质本土文创产品转化为实打实的生产力,成为湖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湖北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就相当于我们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文化土壤,加上我们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活跃的市场主体、一群愿意投身于这个行业做内容生产的人才,我们在产品和产业的发展上一定大有可为,而且会有非常多的惊喜。”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旭 周翔 华磊 徐嘉珉 编审 杨康 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