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湖北1人1集体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4月30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公布第2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名单,全国共评选出30名个人、30个集体。其中,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李星星、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化材料成形与装备团队榜上有名。



精度达厘米级!他致力于让北斗定位更准更快



李星星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青年科学家。他怀揣科技报国初心、勇担强国复兴使命,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70余篇,他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瓶颈的“破冰者”。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自动驾驶、移动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时空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收敛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实时性的需求,同时各类增强技术又受服务区域等因素限制,高精度时空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愈发重要,卫星导航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变革。
2017年,李星星回武汉大学任职后,带领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深入钻研,直面卫星定轨精度受限、钟差估计效率低下等严重制约北斗系统性能的核心问题。他建立高/中/低轨卫星联合定轨模型,降低对地面测站依赖;构建多频率多星座精密定位体系,解决国际导航难题;创建PPP - RTK快速定位模型,将初始化时间从数十分钟缩至数秒,实现我国北斗高精度导航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国际影响力。
北斗卫星精密定位与定轨是我国国防安全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李星星在科研上最为重视的头号目标。他曾多次告诉所带领的学生:“我们做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不仅是为了学科发展,也是为了我们国家北斗产业建设,所以要以最高昂的热情、最充沛的状态与最仔细的态度面对它们,这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关系着全国人民的民生福祉。”



用数字化赋能中国制造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化材料成形与装备团队,团队共有65人,35周岁以下青年53人,占比为81%。
自1985年启航,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化材料成形与装备团队三代科研人薪火相传四十载,深耕数字化材料成形领域,以“传帮带”凝聚创新合力,从行业难题攻坚者成长为国际技术引领者,铸就材料科学领域的“中国高度”。
秉持“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的信念,这支团队开启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征程。在创立初期,面对人才流失、经费匮乏与国外技术封锁的“三重困境”,团队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群放弃高薪留美机会归国,与青年学者周华民坚守阵地。历经五年鏖战,团队开创数字化材料成形新方向,自主研发的国产成形模拟系列软件,成为中国材料成形工艺优化的“智慧大脑”。
接过接力棒的第二代负责人周华民教授,传承导师精神,将材料成形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带领团队开发智能成形技术及装备,推动行业智能化变革。2012年,瞄准新能源装备领域空白,周华民携手31岁的张云等青年骨干,勇闯大容量锂电池材料成形“无人区”。团队师生扎根企业一线,历经十余年产学研协同攻关,成功研制系列锂电装备,斩获4项“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以全球第一的市场占有率,将中国锂电装备从产业链洼地推向国际制高点,产品覆盖宁德时代、特斯拉等全球头部企业,并应用于天宫空间站、“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国之重器。
四十载初心如磐,华中大团队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用硬核科技突破“卡脖子”难题,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附:第2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
第2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



第2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长江云新闻记者 肖雅雯 王宇 美编 蒋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