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慢慢行”“通人情”!市民游客点赞武汉长江大桥非机动车道设计

长江云新闻  2025-04-29 18:47:59
分享到:

“第一次骑车过长江大桥,发现多了条非机动车道,搞得蛮好,蛮通人情!这样也安全多了!”4月29日下午,武汉市民王先生正准备骑车过武汉长江大桥,上桥前他惊讶地发现,桥上多了一条非机动车道,骑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游客和市民们有序行进,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行人和非机动车共用一条道了。

武汉长江大桥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界处新增“雪糕筒”

长江云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的桥面上,中间是两条机动车道,右侧是非机动车道,再右侧的台阶上紧挨着大桥护栏的是人行道,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还增设了“雪糕筒”来提醒车主按道行驶。3种通行方式各行其道,秩序井然。而在此之前,非机动车只能在最右侧的台阶上的人行道内通行。人行道只有1米多宽,非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时常会出现拥堵。

“坐车过桥一下子就过去了,慢慢骑车,所有的风景都能留下来,这个措施也更方便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从河南来武汉旅游的侯女士,对长江大桥上的这一改变感到十分惊喜。

“现在你看到的桥面,旧的标线已经清除了,重新划分了车道。但还有些市民游客不知道,需要在现场调度引导。”正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执勤的交警告诉记者,桥面机动车道右侧新划设非机动车道后,绝大部分骑车人已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但有个别骑车人还不知晓,仍在人行道内行驶。

据武汉公安交管部门的消息,在武汉长江大桥桥面划设非机动车道,是为了响应群众呼声,方便游客骑行、步行,同时确保市民出行的安全、顺畅。新划设的非机动车道南起黄鹤楼东路(黄鹤楼南路),北至文化宫环岛,单向长度约4公里。

武汉长江大桥,这座1957年10月通车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历经67载风雨,至今仍以日均10万辆机动车的通行量支撑着武汉三镇的血脉连通。大桥新增非机动车道,这一看似细微的“上新”动作,折射出城市交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为新时代的绿色出行添上了生动一笔。

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看武汉,风景壮观且富有特色,深受游客喜爱。为了优化长江大桥慢行交通环境,武汉交警通过挖掘现有道路资源,按照保障桥梁通行“安全、有序、便民”原则,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增设非机动车道,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宇 陈亚曦)

责任编辑 王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