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邓兰舟!扎根湖北山村17年的“老司机”亮相国新办记者会
4月29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新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围绕“弘扬劳模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全国劳动模范、湖北宜昌五峰三农客运有限公司驾驶员邓兰舟参加交流,讲述17年来扎根深山、服务乡亲的故事。
“请问您长期为村民带货,您的动力是什么?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可以分享一下?”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有记者向邓兰舟提问。
“我是2006年进入客运行业,那时候才21岁。进入这个行业后,我就在我姨父的车上卖票,就是一名售票员。”邓兰舟回答说,“起初对这个行业也没有很多感触,只是想着能有个事情可以做。我每天看到姨父特别忙,一会儿在搬货,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又在采购东西。我也很奇怪,就问他是给谁带的东西。他说是给沿线的村民们带的,这段时间农忙,大家没有时间进城,所以跟他说一声,他就把东西给他们带回去了。”邓兰舟说,当时他还笑着跟姨父说,怪不得姨父生意这么好!“因为你人品好,所以人缘好!每次都是满员。”
后来,邓兰舟才知道,有很多老师傅平时都是认认真真开车,高高兴兴为乡亲们服务,是乡亲们最亲的人。“我也是在他们影响下,感触越来越深。就这样在我姨父和其他老师傅们的影响下,学着他们的样子,踏入了这个行业!”
“劳模精神就是能吃苦、能吃亏、能干活,把自己的工作要做到最好、最透、最精。”当被问及对劳模精神的理解时,邓兰舟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客车司机,我跑了近20年的农村客运,每天行驶在陡峭的山路上,这就必须要求我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和娴熟的技术。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我每天发车前必须仔细检查车辆,保持车辆的卫生,让人和车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把每一趟的行程当成守护家人的旅程。我觉得这些小事看似平凡,正是劳模精神的体现。这种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甘于奉献的精神,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也会不断地激励着我们永远向前走!”
“开车时脚基本没离开过刹车,一双鞋3到4个月,脚后跟就磨扁了。”邓兰舟说。从海拔超过1600米的村里,到海拔500多米的镇上,路陡坡多、弯道多,单程跑一趟就要近4个小时。每天,邓兰舟都沿着这近40公里的盘山路,一路载客捎货。
这趟班车,成为村民们心底朴实的期待。每天,小小的车厢里,堆满了各种货物,山里反季的蔬菜,称手的农具,急用的药品……少则几件,多则近百件。在邓兰舟的驾驶座旁边,一直放着一本“带货”小本,上面记着每天的代买代销账单和沿途停车点,字迹密密麻麻,邓兰舟从未漏过一句承诺。
“反正都是顺手的事,能帮上忙就帮一下。”这是邓兰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有村民需要长期服药,他都记在心里,大概到了药快吃完的时候,他就主动询问是不是又该买药了,然后带着空药瓶在镇上挨家药店比对,生怕买错一粒药。
每过冬至,山里的腊肉香肠逐渐熏香,有老人想给在外打工的子女寄一点儿,邓兰舟自己买来真空机,帮忙抽真空、贴标签,打包着一份份沉甸甸的思念;到了开学季,他又载着山里孩子们的行李和梦想坚定出发;山里的春茶采摘了,为了让这山里的滋味早点到客人茶桌,他忙着帮合作社带货出山。
村民陈登春因风湿病双腿行动不便,儿女远在外地。无论刮风下雪,邓兰舟都会主动帮其捎带副食和其儿女邮寄来的快递。有一次,陈登春突发急病,恰巧被邓兰舟发现得以及时就医。
“总是笑眯眯的,服务态度非常好。”渐渐地,他和老乡们也有了默契,一声鸣笛,大家就知道是邓兰舟来了。
可邓兰舟也曾想过放弃。每天工作近10小时,晚上需要住在山顶大岩屋候车亭旁的小木屋里,与家人聚少离多。山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乘客越来越少,人最少的一趟,收入才16元。
“你还这么年轻,出去干点什么不比在这开客运强?”有人劝他。2018年,恰逢邓兰舟的女儿要到宜昌市区上小学,他决定到城里一边开网约车,一边陪读。
可刚离开不久,邓兰舟隔三岔五就会接到乡亲们的电话——“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想你了。”一边是年幼的女儿,一边是挂念的乡亲,不到3个月,邓兰舟还是决定回去。他让家人照顾女儿,自己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大山,当起了载客送货的一叶“小舟”。
这份真情也在大山里流动。2020年冬天,大雪封山,邓兰舟的车被困在村里无法发车。村民们凌晨摸黑出门,硬是用铁锹和扫帚清出了一条路,“为了让邓师傅多睡会儿,没叫他。”村民说。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或者逢年过节,还有孩子们从远方回来了,都会叫上我来一起吃个饭。”在山上过夜的时候,总有老乡邀请邓兰舟去做客,吃热气腾腾的“杀猪菜”、吊锅饭。冬天发车时天还没亮,担心他没吃早饭,村民会带来热乎的土家肉饼。
在这条40公里的盘山公路上,邓兰舟一次次往返、一次次“刹一脚”,从未驶离过乡亲们的心。而淳朴、可爱的乡亲们,早已把小舟师傅视为亲人,这份双向奔赴的深情蔓延在大山深处。
2022年,“兰舟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除了驾驶员,还有理发师、农技员、教师等纷纷加入,代销山货、农技培训……500多名志愿者接力在这鄂西大山中传递温暖,惠及群众3万多人。
像一束光照亮了蜿蜒的山路,更照亮了村民的期盼,邓兰舟的故事,引发无数网友共鸣。
“弯弯道路,通向那美好期待。小小车厢,载的是百味生活。我是一名农村客运司机,我热爱这份工作。”这是邓兰舟写在自己社交媒体上的一段话。
十七年来,他累计安全行驶超过90万公里,义务带货超过10万件,载过的乡亲已经无从计数。如今,他手机里有800多位村民的电话、1700多个微信好友,只要铃声一响,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帮个忙。而每当看着老乡们的笑脸,他也更加坚定了要一直当一叶载人捎货的“小舟”,无怨无悔。
山路弯弯,情深依依
一叶“兰舟”,初心不改
未来,在这盘旋的山路上
“邓兰舟”的幸福班车
仍将准点出发、如期抵达!
编审:柳芳 康耀方 邓国辉
记者:管根稳 刘庆志 王磊 郑莉莉 索一方 乐城 秦婧,宜昌台、五峰台
编辑:王旭 陈亚曦 王雨湄
美编:梁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