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四个“兵支书”的云上突围战
“家人们,咱们家那个豆豉还有一点点,需要的赶紧扣1,后台的同志帮忙统计一下……蜂蜜是吧,蜂蜜下播后,就可以给大家发货……”
4月25日晚,宜都市五眼泉镇乡村振兴培训学校里,弭水桥村党总支书记刘大卫、荷叶溪村党总支书记王晓波、拖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大勇、望佛桥村党支部书记郑远兵,化身“带货主播”,向全国网友推介家乡山货。
这场直播,不仅是农产品的展销,更是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生动实践。
转型之路:从 “战场”到直播间的跨界挑战
四位村书记都有一个共同身份——村民兵连指导员,其中刘大卫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晓波是宜都市最美退役军人。正是这份军人情结,让他们将直播间命名为“兵支书助农直播”。
然而,当这些在战场上坚毅果敢的“老兵”面对镜头时,却遭遇了“水土不服”。
“第一次试播,我紧张地把‘家人们’喊成了‘同志们’!”刘大卫笑着自嘲。王晓波则因习惯性用汇报工作的语速介绍产品,被网友调侃像“军事简报”。
为了攻克直播难关,四人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白天,他们是处理村务的基层干部;夜晚,摇身变为钻研直播话术的“学生”。郑远兵还自学灯光、麦克风技术,为直播提供硬件保障;刘大勇将农产品卖点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方便记忆与传播。
为严格把控产品质量,这支“助农主播团”有时间就穿梭于茶园、农户家中,随后,他们又化身“云端店小二”,以“一镜到底”的方式,向网友实时展示产品“源头”。
“既然要干,就必须干好!”不服输的劲头让他们很快适应了新角色。
云上 “冲锋”:从磨砻淬砺到实战亮剑的四村联播
直播当天,四位“兵支书”分工明确,各展所长,用各具特色的方式为家乡农产品“代言”,刘大卫和王晓波还特意穿上了短袖体能服,用军人的直爽风格吸引网友。
“这是今年刚产的豆瓣酱,颜色红亮,就像咱们当兵的——实在!”王晓波推介荷叶溪村的豆瓣酱时,将产品与自身经历结合。他还分享了退伍返乡后带领村民成立环保银行的故事,让产品更具温度。
刘大卫则展示弭水桥村的富硒茶,结合参军经历幽默解读茶叶的“魅力”:“一口下去,疲劳全‘俘虏’!”说着,他现场冲泡茶叶,氤氲茶香透过屏幕,让直播间热度直线飙升。
刘大勇用接地气的宜都方言,热情推销拖溪村的特色山货:“这腊肉是我们村的老手艺,肥而不腻,咸香下饭,买回去炖白菜,保准你家儿多吃一碗!”质朴的话语瞬间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
郑远兵主打望佛村的干菜和粉条,现场泡发展示,用“舌尖上的诱惑”促成下单:“这菜没打农药,猪油一炒香迷糊了,城里可吃不到这么鲜的哟!”
两小时的直播,吸引超800人观看,成交订单100余单,销售额达3000元。网友们被“兵支书”的真诚所打动,纷纷留言“支持乡村振兴!”
发展之道: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联村共建
长期以来,种养规模小、销售渠道单一、品牌IP缺失,是制约五眼泉镇各村发展的瓶颈。为破解难题,镇党委牵头成立“两溪两桥”联建模式,整合弭水桥、荷叶溪、拖溪、望佛桥四个行政村30种特色农产品,引入企业打通供应链,构建起“农户参与、企业拓展、平台营运、支部把关”的产业循环体系,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下次介绍农产品时,还是得说普通话,毕竟我们是向全国网友推广。” 直播结束后,四位“兵支书”立即开启复盘。
“单打独斗力量有限,四村联合才能走得更远。”在刘大卫看来,这场云上“突围战”才刚刚起步,“先要有流量,下一步就要考虑如何做好留量文章,把我们的农产品卖得更远。”
“以前扛枪保家卫国,现在扛锄头带乡亲致富,一样是打仗!”王晓波的话,更是道出了“兵支书”们的共同信念。
如今,五眼泉镇的乡村振兴培训学校,打着醒目的横幅标语:“引来更要服务,流量更要留量”,而四位“兵支书”的手机里,也多了一个名为“乡村振兴突击队”的群聊——他们的下一场“战斗”,将在如何让“一时的热闹”变成“长久的人气”上下功夫。
放下身段、打破传统,这些积极拥抱“互联网+”的“网红书记”,正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干事创业。从田间地头到直播镜头,他们将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让“养在深闺”的农产品成为“网络爆款”,成功解锁了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也为农产品蹚出了一条“云上致富路”。
云上宜都通讯员 向曙光
一审:向姝
二审:李华
三审:党艳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