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时代的我们 | 马彩成:先尝试再抱团 “虾稻共作”带领乡亲一起干

长江云新闻  2025-04-29 15:49:25
分享到: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敢于先行先试,为村民们探寻致富的新路径。天门市彭市镇罗桥村党支部书记马彩成便是这样一位带头人,他带头尝试虾稻共作,以坚定决心和担当,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谋求“新路”。今天新时代的我们,去认识这位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走进天门市彭市镇罗桥村黄沙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连片的虾稻养殖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喂养、调水、保草,其中部分田块已开始收获早虾。罗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重点贫困村,以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不佳,一直是广种薄收。土地作为农民的饭碗,如何把村里的土地整合起来经营,成了村干部面临的最大难题。

天门市彭市镇罗桥村党支部书记 马彩成:我们村委推出了“板凳议事法”,白天小组走访农户,晚上召开群众代表会。充分征求群众意愿,把自然禀赋条件好的田块留给群众种,其它的就流转到合作社,这样群众也很满意。

土地流转了,怎么带领村民致富呢?根据罗桥村的实际情况,马彩成认为发展虾稻共作非常合适。

天门市彭市镇罗桥村党支部书记 马彩成:当时村里面负债30余万,为了改变现状,把一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带到潜江、洪湖、监利去考察、学习。 

2016年,马彩成牵头成立了天门市黄沙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了600多亩土地先行先试开始虾稻共作。

天门市彭市镇罗桥村党支部书记 马彩成:第二年我们小龙虾的收益基本上一亩田达到了两千多块,实实在在的效益,老百姓就相信我们,跟着一起干。

跟着马彩成干,一部分村民有了收益,但马彩成认为,要想整个村子都富裕起来,必须抱团发展产业。于是,罗桥村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模式,将农户纳入产业发展链条,实现入股、就业、分工等多元化增收。

天门市彭市镇罗桥村党支部书记 马彩成:统一销售,统一技术,统一品种,在2023年,我们又流转土地1600多亩,(今年)我们辐射周边的村,形成了3000多亩虾稻产业基地。

天门市彭市镇罗桥村虾稻养殖户 马树兵:(一年)几十万块钱的收入,确实很好,我满足了。

如今,在马彩成的带领下,以“虾稻共作”为核心,还发展优质稻和黑米种植,构建起“虾稻+优质稻+特色种植”循环经济新模式,罗桥村还与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农业,注册了“黄沙湖香满屋”品牌,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升级。由单一的虾稻养殖到多元增收,昔日的“水窝子”成了如今的“聚宝盆”,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超过20万元。群众的钱袋子鼓了,生活更有奔头,乡村环境有了显著提升,乡村振兴的活力也不断释放。

天门市彭市镇罗桥村村民 马玉成:现在这几年很大的变化,老人也享受到了环境的变化,田(里)收入也高一些,原来的路没有这么方便,现在(公路)四通八达,好形势,真是好形势。

天门市彭市镇罗桥村党支部书记 马彩成:群众看到了我们产业的希望,返乡人员达到了20多人,一起在做这个虾稻产业,产业得到了发展,村里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壮大,这样就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长江云新闻记者 姚涛 刘莉 天门台 彭黎 刘帆 汪永昌 田晨瀚)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