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不同,目标一致!两名志愿者同日捐献“生命火种”
4月29日,00后医学生浅浅(化名)与80后餐饮从业者武先生(化名)在武汉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两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
浅浅是湖北某高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医学生。2023年5月,在学校组织的一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招募活动中,浅浅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埋下一颗“生命的种子”。
浅浅
2025年2月,这颗种子悄然“发芽”——浅浅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这让她惊讶不已,“我知道非亲缘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很小,没有那么容易被选上。既然患者需要我,我愿意捐献。”
这段时间,浅浅开始控制饮食,外卖不点了,路边摊也不吃了,每到饭点就去学校食堂报到。她笑着说:“其实我挺爱吃路边摊的小吃,但是食堂的饭菜更干净嘛,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我只好先忍忍啦。”
浅浅
浅浅今年大三,最近正好在学习血液疾病相关知识,这次捐献对她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我真切地感受到患者和家属等待配型的焦急心情。希望我的捐献能帮助患者重获新生。”浅浅表示,会以这次珍贵的捐献经历激励自己,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在学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武先生
和浅浅一样,武先生也是在2023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3月,荆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武先生,他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武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心情也十分平静。原来,早在2024年,武先生就曾经和别的患者匹配成功过,只是由于排位靠后未能成功捐献。他说:“这么短时间能再次匹配上,是患者的幸运,也是我的责任,我当然要挺身而出。”
武先生
4月29日上午,在武汉市某定点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轻微轰鸣声,鲜红的血液从武先生的手臂缓缓流出。4个多小时过后,武先生成功捐献了31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荆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为他的大爱之举点赞。
采集过程中,武先生收到患者家属寄来的亲笔感谢信,信中写道:“您的无私给了我们家庭新的春天”。武先生瞬间感动了,他也为患者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很荣幸能成为你生命中的‘有缘人’。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生命接力’中,我们素未谋面,却因血脉相连成为特殊的‘家人’,请一定相信,这个世界始终有人为你默默祝福,愿你带着这份爱勇敢前行,让生命绽放更多精彩!”
(记者:卢叶 通讯员:邸冀东、张克龙 责任编辑:卢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