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构建大财政体系 聚财聚力支持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
4月28日, 咸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咸宁财政如何通过聚财聚力,为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收支压力,咸宁市财政系统迎难而上,以“拼抢实”的实干作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政答卷。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5.68亿元,可比增长12.1%,增速较全省高出6.7个百分点;同时,牢牢兜住“三保”底线,民生支出占比超78%,并凭借优异表现荣获第四届湖北省改革奖。
2025年,为响应咸宁市委、市政府“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部署,财政部门主动担当,将围绕支点建设目标,全力筑牢财力保障根基。锚定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的目标,咸宁市财政部门多管齐下,全力做大收入规模。在财源建设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财税政策“组合拳”,助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激发市县谋产业、强财源的积极性;同时以助企纾困、扩大内需为抓手,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产业培育中挖掘财源潜力。针对国有“三资”盘活,聚焦4.6万亩批而未供土地、老旧厂区等闲置资产,推进潜山森林公园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加速西凉湖水域综合开发与矿产资源利用。此外,建立争资通报督办机制,力争全年争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占全省份额超5%。
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咸宁市财政部门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资金,全力支持“五大行动”。在产业发展方面,统筹36.33亿元用于产业链招商,推动“5+4”产业补链强链;安排22.8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崛起,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突破17%。政府投资领域,统筹57.83亿元,推进长江引水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国际陆港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消费提振上,安排20.98亿元开展专项行动,落实国补政策、发放消费券,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推动商品“以旧换新”与房地产市场回稳。
咸宁市财政部门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优化业务流程,推行惠企惠民政策“免申即享”,实现直达资金快速拨付,投资评审效率提升50%以上,政府采购随到随办。同时,坚持过“紧日子”,继去年在全省市州率先出台“过紧日子”负面清单后,今年继续压减10%一般性支出,将压减、统筹出的资金全部投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确保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增强。
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咸宁市积极构建大财政体系,探索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力争2025年实现全市“一账一表”全口径资产超1万亿元、有效资产达5000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进财金协同发展,设立30亿元区域母基金,围绕文旅、矿产等31项需求清单吸引项目落地。深化体制改革,落实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推进开发区机制改革,开展重点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激励乡镇发展绿色产业,打破要素壁垒,激活全域发展动能。
(长江云新闻记者 阴志维 通讯员 王美惠 程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