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神舟家族”六次在轨传递“接力棒” 中国空间站再添三项细胞学实验

央视新闻  2025-04-28 09:55:13
分享到:

27日下午,神舟十九号、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交接。此次交接是“神舟家族”第六次在太空传递“接力棒”。

总台央视记者 刘冠青:27日下午,神舟二十号指令长陈冬,从神舟十九号指令长蔡旭哲手中接过了空间站的钥匙,完成了中国空间站第6次在轨交接轮换。巧合的是,这把空间站钥匙,最初就是由陈冬传递出去的。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 陈冬:我们即将完成神舟十四号任务,现在我将空间站钥匙交给你们,预祝你们圆满完成后续任务。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 费俊龙:我代表神舟十五号,感谢你们前期为我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圆满完成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

2022年12月2日晚,当时还是神舟十四号指令长的航天员陈冬,将空间站钥匙郑重交到神十五指令长费俊龙手上,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完成两个乘组的有人交接轮换,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的时代。

首次在轨交接,第一、第二批航天员还是当时空间站阶段的主力;到了2023年第2、第3次在轨交接的时候,则是三批航天员“三代同堂”;2024年第4次在轨交接,第二、第三批航天员已成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主力。半年后,第5次在轨交接,两名第三批的“90后”航天员也加入了这场太空接力赛。

在轨交接过程中,空间站钥匙被比喻为“接力棒”,既强调了中国空间站任务的延续性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是每个乘组对“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最直观的理解和表达。

中国空间站再添三项细胞学实验

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内,一些新的空间科学实验正陆续展开。其中有一组神秘的实验样品在神舟二十号发射前6.5个小时才被工作人员送入飞船,这是什么实验样品呢?总台央视记者对相关专家进行了专访,我们来一起揭晓答案。

这是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前,地面科研人员进行的试验样品装船演练,模拟运送的就是此次跟随飞船上行到空间站的新实验项目的样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李莹辉:这是我们神舟二十号(搭载)的三种细胞,对于细胞来说,我们最后装船是给它一个最合适的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所以这个过程我们是让细胞尽可能保持在休眠状态,这样它对环境的响应相对较少,然后进入轨道,我们航天医学的实验机柜里边有专门的细胞培养箱,那个(环境)是37摄氏度,这样我们把细胞激活。

细胞学一直都是我国航天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围绕空间环境对细胞的影响以及细胞的响应特点和规律开展的研究。那么空间站这次上新的这三种细胞究竟又将揭开怎样的生命密码呢?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李莹辉:太空中曾发现有血栓形成的航天员,我们瞄准着血栓形成的机制,我们选用了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两种细胞的共同培养,来去看在这种失重条件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还有一类(实验)也是国际上头一次,把三种脑区细胞皮层、丘脑和小脑组合成一个三脑类脑体来进行共培养,是为了研究失重条件下,从运动能力的角度去看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还有一个,我们从传统医学中临床经典方里边进行了筛选,通过对神经细胞的调节,我们希望看到它能够在提高记忆力方面是不是有更好的作用。

此前,我国已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皮肤干细胞、成骨细胞、人骨骼肌卫星细胞等19种细胞和人工血管芯片送上太空,在轨共开展了22项细胞学实验研究,从在轨实验技术、实验模型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一些成果已经服务于大众健康,为探索人类骨质疏松、肌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认知功能下降等健康问题提供研究平台。专家介绍,这次空间站新增加的三项细胞学研究,也具备服务大众健康的意义。

从太空到东风 “数字天网”守护航天员回家

截至目前,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明天乘坐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主研发的航天态势综合显示系统已经全面启动,为返回舱编织了一张测控“数字天网”,全程守护航天员平安回家。

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进行的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显示大厅内,科技人员紧盯屏幕,代表神舟飞船的红色光点沿着精密计算的返回轨道,向着祖国西北的戈壁滩——东风着陆场缓缓移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李俊:传统的态势显示主要以二维图表的形式展现,难以构建空间认知,航天态势综合显示系统就像把手机导航搬进了太空,实时掌握返回舱现在在哪里,飞得怎么样。

航天态势综合显示系统采用实时数据驱动,能够迅速将返回舱以及各测控站点回传的测控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动画,实时计算返回舱落点相对位置,并根据返回舱理论落点和各点位雷达、光学、遥测等测控设备位置,实时为设备提供跟踪时间、角度、位置等信息的辅助引导。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李俊:在返回任务中,返回舱落点与搜救力量的信息同步要求比较高,我们进行了“数据持久化”管理,实现了任务数据的精准追溯,在地形复杂的东风着陆场,我们也同步呈现了任务态势 ,帮助指挥部了解搜救情况,并为搜救力量提供引导信息,确保任务顺利进行。

目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控系统软硬件,在两次全系统综合演练过程中状态稳定、可靠,已做好任务准备。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