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 | 湖北绿色智能船舶运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长江云新闻  2025-04-27 21:55:45
分享到:

为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湖北积极推动内河船舶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目前全省已运行绿色智能船舶144艘,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黄石阳新仙岛湖,曾经柴油机的轰鸣与油污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电动船安静的航行轨迹。

游客 王女士:之前的(游船)是烧油的,烧柴油的,有嘟嘟的声音。

为守护这万顷碧波,景区按照“进一退一”的原则,将原有的119艘柴油动力旅游船舶,分阶段更新为新能源游船。本月首批更换了40艘电动能源船舶,原有的40艘柴油动力船舶则退出运营。

黄石阳新县港航发展中心安全股负责人 王跃华:第二批我们争取国家好的政策,更新22艘电动能源船舶,下一步再逐步淘汰现有剩余的燃油船舶。

黄石仙岛湖文旅水上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建云:每年可以节省燃油500余吨,降低碳排放2000多吨,运营成本节省一半。

在湖北,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船舶投入应用,也带动了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发展。在黄冈的湖北合创重工制造基地,船舶生产线一派繁忙。今年一季度,基地收获了96艘新能源船舶生产订单,已陆续开工83艘,开工与签约总金额达25亿元。

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王伶俐:新能源船舶订单占比突破90%,通过与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不仅实现了船舶动力系统国产化突破,更带动了上下游近10余家配套企业在鄂集聚发展。

眼下,长航集团50艘绿色智能船舶批量化建造项目、宜昌市30艘公务船全电动化示范项目、长江干线“江陵武穴”充换电一体化项目均已启动。本月,宜昌首个低压大容量纯电动运输船舶充电站在宜都宁通港建成,将有效解决磷矿绿色航运廊道新能源船舶动力补给问题。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技术室主任 郑荣波:预计单站年充电200艘次,电量20万千瓦时,可替代燃油47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48吨。

(长江云新闻记者 许可 黄冈台 阳新台 宜都台 通讯员 潘庆芳 陈珺)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