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通城:高密度养鱼 “游”出致富路

长江云新闻  2025-04-27 18:30:09
分享到:

聊完耕地上的事,咱们再去看一个水里创富的故事。在通城县五里镇,渔民养鱼养出了新花招,不仅产量翻番,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午饭后,五里村村干部胡海辉又一次来到村里的特色产业基地查看。3月份,新投放的幼苗,他观察得格外仔细。一把饲料撒下去,鱼儿争先恐后冒出水面,抢食美味。

咸宁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干部 胡海辉:每天喂三次,早上一次,中午吃饭后一次,晚上一次,一天24小时增氧。

五里村地处通城县近郊,地下水资源丰富。该处水域面积30余亩,32个高密度养殖桶,主要是花骨鱼、银鳕鱼等8种经济价值高的鱼类。

咸宁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党支部书记 黎星:地下水冬暖夏凉,夏天的时候我们这里水温又低一点,到冬天的时候它水温又高,利用了这个优势,这个特点。

2022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开始高密度养鱼,先后投资200余万元。然而,创业之路充满了未知,黎星之前一直在外地做着跟养鱼八竿子打不着的生意,培训后,还没来得及消化,便迫不及待地想大干一场,迎来的却是当头一棒。

咸宁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党支部书记 黎星:一个是死了鱼,第二个是鱼是不怎么长,当时损失也蛮大的。我们当时进了有20来万元的鱼苗,死了接近有4万块钱的鱼苗,很崩溃了,很心疼,整个人基本上都没有自信了。

而后,他们再次赴四川、宜昌等地学习,及时调整养殖模式,进一步加强和科研院所专家的联系,逐渐从养鱼“小白”变成了养鱼“能手”。

咸宁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党支部书记 黎星:当时理论上说一个桶里面养可以养两千斤鱼,我们当时就是一个桶里真的放两千斤鱼在里面养,一个桶里可以出两千斤鱼,它生长的速度有快慢的, 大的会越来越大,小的就越来越小,鱼长到有一定差距之后,我们要把大的鱼把它筛选出来单独养,一年要分三次。

与传统相比,高密度水产养殖对水质要求高,技术要求高,经济价值高,也更加环保。桶内下面的锥形集污装置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再经吸污泵抽排出去,尾水则经过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咸宁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党支部书记 黎星:食物残渣 粪便经过过滤之后,把它抽到山上去,是个很好的有机肥料,我们现在又在上面搞了个200亩的果园基地。

据了解,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由村“两委”干部、村组长和农户负责管理,以分红的方式惠及农户。

咸宁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养鱼基地管护员 李英群:在这片负责日常的管护,喂投下料,鱼病防治,我每年在这里能领到3万多元的工资。

为进一步做好“水”产业,2023年,该村在原有的“零排放”高密度养殖基地的基础上扩建了一个集特种养殖、垂钓、甲鱼养殖于一体的养殖休闲基地。目前,该村40%的村民从事水产行业,平均每户增收约1万元。

咸宁通城县五里镇五里村党支部书记 黎星: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就超过了20万元,要继续扩大这个水产养殖的范围,不只是我们村集体要进行养殖,带动我们村的群众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完之后我们会给他们提供鱼苗 进行技术指导。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咸宁台 钟鹏

通城台 皮江星 黎赛明 胡海涛

通讯员 付婧烨 胡琪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