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丨大江流日夜 绿意满荆楚

长江云新闻  2025-04-26 19:51:58
分享到: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七年来,湖北以水为纲,山水共治,统筹保护与发展,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生态承载力,描绘出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图景。今天,我们随一江碧水,去聆听两岸守护与发展的交响。

长江,自巴东巫峡口进入湖北,开启了1062公里的荆楚之旅。来到宜昌枝江,它遇到了“老朋友”——陶家湖。今年,这片湖水彻底变了模样。

记者 胡禹:这片陶家湖是枝江市最大的内陆湖,与它相隔4公里就是长江。在湖面上可以看到一座座小岛,它们曾经是一道道围垸,将湖面分隔成了一块又一块的渔场,让湖水的生态功能“支离破碎”。而如今,经过系统修复和治理,它们已经成为了湖中的生态景观。

重返清澈的陶家湖,见证了长江两岸的绿色蝶变。2018年,枝江水产养殖面积13万多亩,占全市水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长久的粗放型养殖,一度让包括陶家湖在内的沿江湖泊遍布围垸、水质不断下降。困局如何打破?就在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考察时提出要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沿江城市指明了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宜昌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副主任 林晨智:积极引导我们养殖模式的更新,通过推广零排放圈养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2022年,枝江启动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截至去年底,累计尾水治理面积达21961亩,同时,累计推广设施渔业400余套,数量和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

宜昌枝江市水利和湖泊局河湖管理股牵头负责人 兰金华:只有把湖泊的水质保证好了,才能保证长江的水质持续向好。

长江九曲回肠,来到荆州石首,迎接它的是一个庞大的麋鹿家族!目前,石首的麋鹿家族已从最初的64头繁衍至3800多头,从单一麋鹿种群发展形成了4个自然野生麋鹿种群。此外,天鹅洲故道中的江豚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蔡家奇:从当时引进的5头江豚,曾经发展到了101头。期间向外输出过51头,目前仍然保持在75头的种群数量,且以每年10%的增长率。

江豚逐浪、麋鹿奔腾,长江精灵的回归,是荆州持续“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关停拆除干线非法码头的最好注脚。

荆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王勇:借鉴河湖长制常态化巡检的成熟模式,对完成整改排污口开展“回头看”“后督查”,奋力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新画卷。

长江一路向东,流经武汉、咸宁。在横跨两地的湖北“第三大湖”斧头湖沿岸,可以看到一大片由净水植物构成的“水草森林”。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水科副科长 陈龙:我们选定的主要是苦草、金鱼藻、黑藻,再加上花叶芦竹,它成活速度比较快,形成这一片生物群落。

如何与水共生?是每一代湖北人都要回答的生态课题。每年4月至10月,武汉联动咸宁持续向斧头湖投放鲢鱼、草鱼等多个品种鱼类,岸线开展水中造林,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今年一季度,斧头湖水质稳定在Ⅱ类。

大江奔涌,不舍昼夜。截至目前,湖北长江、汉江、清江干流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以“保护就是发展”为理念追求,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湖北正以更加雄浑激越的旋律,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长江云新闻记者 胡禹 万力源 张龙 荆州台 咸宁台 枝江台 嘉鱼台)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