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3500年!武汉小学生化身“小小考古人”探秘城市之根
长江云新闻 2025-04-26 14:52:03
近日,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4月26日,一群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小学生们,就走进了这座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的商代城址,通过沉浸式考古实践,探寻长江文明的深厚底蕴。
寻根:从青铜器读懂武汉
活动伊始,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社教老师燕子向同学们讲述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1954年武汉防汛取土时偶然发现的青铜器,揭开了盘龙城的神秘面纱——这座距今3500年的商代遗址,不仅改写了“商文明不过长江”的学术判断,更实证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共同孕育中华文明的历史图景。
在《江汉泱泱·商邑煌煌》主题展厅中,青铜钺的肃穆、玉戈的古朴,引得孩子们频频驻足。透过玻璃展柜,商代先民的智慧与匠心悄然苏醒。
躬行:方寸探方间体悟考古匠心
在考古科普课上,燕子老师带大家了解考古地层学原理、文物命名法等知识,现场演示洛阳铲、手铲等工具的使用,并对大家的“挖掘作业”提出了要求:挖出“文物”之后,根据命名法自行为器物命名。
紧接着,同学们来到盘龙城国家考古公园的模拟探方区,化身“考古队员”,拿着手铲,在划定区域逐层清理土层。
“看,我挖到一个双耳四足方鼎!”
“我这里是一尊三足爵,是个酒器”……随着此起彼伏的惊呼声,“文物”陆续出土。
传承:让文明薪火照亮未来
在文物分析课堂,孩子们围坐在“出土”青铜器周围,比对纹饰特征,推测器物用途。从清理浮土、测量尺寸、描绘器物,到封装标签、填写记录,他们认真体验着考古工作的严谨与细致。王恺乐同学感慨:“原来考古不是‘挖宝’,而是在给国家做科学研究。”
作为长江中游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盘龙城遗址正通过考古成果的创新性科普,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从模拟探方到文物对比,从历史解码到科学启蒙,这场沉浸式实践不仅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更在青少年心中埋下守护文明的种子。
责任编辑 石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