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造“荆”彩 | 百年水泥厂竟靠“吃垃圾”年省40%燃煤?万吨窑线藏了什么黑科技
在黄石长江边,一家118岁的水泥厂正上演“魔术”——每天“吞下”千吨生活垃圾,吐出的是低碳水泥。作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单体窑线的企业,华新水泥用数字化破解了建材行业世纪难题:当量变产成质变,分解炉替代率超90%时,如何让替代燃料效果稳如纯煤?当万吨货轮挤满码头,怎样实现智能调度?这场绿色智造革命背后,藏着中国制造突围的关键密码。
垃圾变燃料的硬核黑科技
在中控室巨型屏幕上,上千度的水泥窑正在“消化”成山的生活垃圾。“这些混杂着塑料袋、厨余的垃圾,本身是成分复杂、质量不稳定的替代燃料,我们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系统,整合了低碳水泥生产技术,既能大幅减少煤炭用量,又能让生产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工厂90%的生产实现自动化。”工程师田震宇指着实时数据说。
这套与阿里云联合开发的水泥低碳智能生产平台,通过融合百年华新水泥生产经验和燃烧数据,大幅减少水泥工厂燃煤的使用量,未来将打造一个燃煤全替代的水泥工厂,推进建材行业零污染、零排放绿色发展。2024年凭此斩获全国“数据要素×”大赛湖北分赛工业制造领域二等奖的华新,将人员工作量降低了70%,如今日均“吃”掉三千吨生活垃圾,武汉市1/3的生活垃圾都能被消化。
长江码头的精准调度
在黄石富池作业区综合码头,四处泊位停满了万吨货轮,通过智慧航道管理系统,骨料产品直接从工厂经输送带运抵货轮,整个过程,3公里外的新阳新数字化管控中心一目了然。
厂长徐刚透露:“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码头管理系统建立的区域性调控平台,可以实现库存数据准确达95%以上,让船舶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50%,同时码头与海事局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信息更新延迟不超过5分钟。”正是凭借这套系统,让黄石产的骨料、水泥可以沿着长江运往江苏、上海等沿江省市。
跨国管控:40+海外工厂的“数字结界”
从采购到生产到运输,从工厂到区域再到全球,华新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针对海外业务,华新在国内“商业智能、工业智能、管理智能”这三个核心的数字化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海外业务中遇到的困难,构建了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覆盖海外13个国家40多家工厂,让跨国管理实现“看得见、管得住、控得牢”。比如发运管理系统,能有效防范偷盗,国际商城系统,能进一步提高产品与市场的匹配度,目前正在搭建的国际办公平台,能够降低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同时更有效地管理好海外的厂区。副总裁汤峻对于华新海外拓展的脚步信心十足:“预计未来三到五年,随着数字化体系的深度应用,海外产能规模将再翻番。”
从长江边的万吨窑线到海外的智能工厂,华新水泥的数字化转型揭示了一条突围路径:当传统制造业遇上数字技术,百年工厂也能化身“绿色魔术师”。这场革命不仅关乎40%的燃煤替代,更指向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升的密码。
编审 柳芳 冯志强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芯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