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河口:践行“一线工作法”破难题 聚力乡村振兴谋新篇
张洼蜜薯增收扩产建起了红薯窖、育苗棚,还有了粉条厂;帮企业招工,促村民就业,干部到民营企业点对点服务让双创产业园蓬勃发展;清了河水、绿了青山,春季赏花观鸟时节,不少市民慕名来到湖北老河口西排子河湿地公园,为蒿堰河生态治理成效点赞……
强产业、优服务、抓治理,在田埂上、车间里、湿地边,湖北省老河口市竹林桥镇干部们通过“一线工作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以来,竹林桥镇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形象在一线树立,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领域,以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深耕在一线,因地制宜培育富民“甜蜜果”
走进竹林桥镇大张洼村的红薯种植基地,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挖薯机在田间往来穿梭,一垄垄色泽红润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正忙着为新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装车,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地头,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大张洼村发展红薯产业已有6年,种植面积达400余亩。这里产出的红薯品质上乘,口感香甜软糯,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种植、储存、销售等环节存在的短板,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今年2月,竹林桥镇党委副书记熊禹在走访调研时发现,传统红薯储存方式损耗大、周期短,难以实现错季销售增值。为打破这一发展瓶颈,竹林桥镇迅速组织村“两委”干部和种植大户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经过深入研讨,最终决定在大张洼村建设一座300平方米的智能化红薯窖,该红薯窖年储存能力可达300万斤红薯。
村民牛玉章激动地说:“有了这座红薯窖,我们就能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大大延长红薯的储存期。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避开市场销售高峰,选择合适的时机出售,卖出更高的价格,获得更大的收益。”
在销售环节,竹林桥镇通过搭建电商平台、举办蜜薯节等方式,全方位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张洼蜜薯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张洼蜜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助力“小特产”华丽转身成为“大产业”。如今,一个个香甜软糯的蜜薯,每亩平均为农户创收800多元,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服务在一线,筑巢引凤激活发展“新引擎”
步入竹林桥镇中小微(双创)产业园,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一派繁忙有序的建设景象映入眼帘。该园区占地总面积约36亩,总投资达2000万元,建设了四栋标准化工业厂房,总面积为10100平方米,还配套建设了一栋600平方米的办公楼,以及厂区道路、供排水、供电、消防、绿化、停车场等附属设施,为企业的入驻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今年以来,竹林桥镇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牵头的项目服务专班,定期深入园区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今年2月,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俊锋带领项目服务专班在走访湖北瑞森新材料有限公司时了解到,该公司刚入驻不久,新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却面临严峻的招工难题,急需大量熟练工人,否则将影响生产进度。
得知这一情况后,专班迅速与市人社局沟通协调,依托老河口市2025年“春风行动”,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广泛宣传招聘信息,并带领有就业意愿的村民前往企业实地参观工作环境,让村民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薪资待遇、工作强度等事宜。经过多方努力,先后推荐200余名群众报名应聘,50余人成功签订用工协议,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目前,中小微(双创)产业园已有2家中小企业入驻,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税收200余万元,解决70余人就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治理在一线,生态修复打造美丽“风景线”
“真没想到,治理刚满一年,河水就变得这么清澈了,河道沿岸的绿化也变得如此丰富。”竹林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长进站在蒿堰河竹林桥段岸边,望着眼前的美景,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蒿堰河是西排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一条重要支流,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过去,由于污水管网年久失修、堵塞严重,导致生活污水外溢,不仅影响了周边农田的耕种,还对蒿堰河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2024年以来,竹林桥镇将蒿堰河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聚焦河道淤积、污水排放、岸线乱占等突出问题,采取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全力推进治理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完成沿岸80余户居民生活排水接入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智能截流井6座,治理河道8000米,建设生态植草沟8000米、生态滞留塘4座。
今年,蒿堰河治理已基本完成,但如何长期保持蒿堰河的生态环境,成为竹林桥镇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镇党委组织调研组深入沿岸村组,与村内干部群众共同商议解决办法。经过充分讨论,最终决定在原有镇村两级河长的基础上,推出“河长制+志愿服务”模式,将8000米河道划分为5个责任段,组建多支由党员、群众和环保志愿者组成的护河队伍。这些护河队伍定期开展沿河巡查活动,及时清理河岸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并向周边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大家爱护沿岸绿化。
如今的蒿堰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生态宜居的“风景线”,也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审:梁瑞峰
二审:王建明
三审:刘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