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1216平方公里精准"体检" 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升级

长江云新闻  2025-04-23 12:21:55
分享到: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蓄水区地质安全直接关系着沿线数亿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保障库区地质环境安全,自2024年5月起,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开展了关于地质灾害的精细化调查。目前,项目团队正通过高精度技术手段对库区1216.33平方公里范围展开"地毯式"体检。

4月22日,记者在杜家沟脑滑坡、梅子沟滑坡、省道S279柯家沟南部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目睹了地质灾害检测防治工作的紧张进行。

在现场,项目工作人员身着工装,手持专业仪器,在陡峭的山坡上忙碌穿梭。他们时而俯身查看土壤湿度、岩层结构,时而操作无人机进行高空监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细节。

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项目负责人刘钢一说:“在本次项目野外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与三维建模、大数据分析与GIS平台、地面调查与监测、物探与钻探等技术,为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是由十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主管的重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旨在全面、系统地掌握库区地质灾害现状与风险,为库区流域综合治理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项目工作周期从2024年5月起至2025年10月止,调查范围主要涵盖湖北省域内丹江口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上第一斜坡带,设计面积达1216.33km²,涉及丹江口市下属12个乡镇和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而库区复杂的地形和涉及的面积也成了调查团队又一道难题。

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项目负责人刘钢一说:“在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调查中,我们面临野外调查面积大和地形复杂等方面的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我们优化了野外调查计划,增加人力设备投入,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升团队能力。同时,地方管理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此外,该项目实施“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首先运用高分辨率遥感与无人机技术构建“天-地-空”立体监测网络,精准识别隐患点并实时追踪其动态变化;其次依托GIS平台构建多因子耦合风险评价模型,将库区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单元,针对性制定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差异化防控策略;最后建立隐患点与风险区的动态联动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部门协同响应,同时引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公众防灾参与,形成"识别-评估-防控-反馈"的闭环管理链条,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

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项目负责人刘钢一介绍:“本次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在数据精度、技术手段、风险评价等方面均大幅优于传统调查。一是数据精度更高,采用高分二号卫星数据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能更清晰地识别地质灾害隐患。二是技术手段更先进,结合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GIS等技术,实现多维度、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分析。三是风险评价更科学,利用GIS平台建立空间数据库,构建风险评价模型,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与传统调查相比,本次调查精度更高、技术更先进、风险评估更精准。”

截至2025年4月,项目团队已完成工作区内斜坡风险排查,以及所有已知和新增地质灾害的核查和信息更新工作,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明确靶向。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持续推进库区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有关职能部门和“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人员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落实防灾避险措施提供坚实技术保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来源 丹江口融媒体中心 记者 周鹏)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