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武汉 创新之城 | 一季度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稳中有进
当前,我国光电子产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武汉支撑起全国光电子产业“半壁江山”。2025年一季度,武汉光电子产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全链条生态优化,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来看记者观察。
在位于武汉光谷的华工科技中试基地内,巨大的机械臂挥舞着,钢板抓取、分拣、切割、焊接一气呵成。而在另一侧的数字大屏上,这套设备的数字孪生形态正同步操作。这条柔性生产线,将企业自身的激光技术优势,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融合,培育出新增长点。在华工科技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今年一季度,武汉光电子产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
华工赛百首席技术官 戴恒:目前产线的综合提升率大概在3到5倍,我们今年一季度业绩较去年有大幅的增长,签订了大概有两个亿以上的船舶订单,还有电力行业有大量增长的订单。
产业跃升的背后,是硬核技术的集中突破。华工正源全球首发3.2Tbs液冷共封装超算光引擎,让超算中心能耗直降70%;黑芝麻智能推出人形机器人华山A2000“大脑”芯片和武当C1236“小脑”芯片,提升机器人精细操控水平;华中科技大学团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技术,将太阳能转化率推向新高度。
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孙俊聪:武汉在硅光的集成、光电的共封装等前沿领域,实现了技术的领跑,不仅提升了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而且也推动了光电子信息产业向AI算力、新能源,下一代汽车等高端市场和跨界领域进行渗透和融合。
稳中有进,还在于武汉不断提升供应链韧性。为破解光电子中小企业缺市场、采购难等共性难题,湖北以“芯光链”平台打造“光电子产业淘宝”,引入链主企业、链创机构,让企业采购更实惠。今年一季度,“芯光链”平台交易额突破11亿元,推动行业整体采购效率提升20%到30%。
湖北长江光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韩旭:“芯光链”平台通过集采、拼单等形式,让中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大客户待遇,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供需两端,为企业提供从芯片设计,到代工,到测试的一站式服务。
今年,这条“供应链”整合了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缩减了光电子企业的研发和采购周期,并建设联合攻关实验室,推出主打前咨询及适配验证服务的长江信创产品。同时,湖北还设立100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关键技术创新及成果产业化。
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孙俊聪:构建“硬科技+生态链”双轮驱动的体系,推动差异化布局,围绕政策和资本来构建产业生态,引导投早投小,投向具有高成长性的重要产业赛道。
今年,武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目标突破8500亿元,并向万亿级迈进,力争占全国该领域总规模的50%以上。到202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力争突破1.2万亿元,奋力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长江云新闻记者 胡禹 陈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