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从体操之乡到体育名城
仙桃是“亚洲体操之乡”“世界冠军摇篮”,先后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昌雅妮等11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从“体操之乡”到“体育名城”,仙桃如何持续擦亮“金名片”?
倒立、前空翻,是6岁小姑娘李妙蒽每天要训练近百次的动作,手脚擦伤扭伤是常事,但想到自己的人生梦想,她小小的身体充满了力量。
李小双体操学校学生 李妙蒽: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专业的体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虽然平时训练很累,但是我一看到了这张照片就充满了力量。
李妙蒽望向的照片里,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为中国男子体操队夺得唯一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李小双,这也是湖北体操界的奥运首金。40多年前,李小双就是在这所学校启蒙。
李小双体操学校副校长、高级教练 刘芬:训练环境真的是非常艰苦,那个时候没有现在很标准的训练台,四块棕榈垫配帆布的垫子作为我们的训练台。
记者 李理:如今在仙桃,像刘芬这样的专业教练,已经从最早的1名发展到了现在的9名。从1971年到2024年,53年间,仙桃更是向国家输送了230多名运动员,其中就包括我身后的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王雨寒、昌雅妮、管晨辰、罗欢、黎琪、郑九源,11名奥运和世界冠军。
抓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仙桃实施“育苗强基提能工程”,将体操项目列为中小学体育特色项目,通过体教融合打通运动员升学通道,退训运动员可以回校继续上学,还能以体操特长生身份参加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考试。
李小双体操学校支部书记、校长 谢涛:我们从1971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向国家队、省队一起输送了230多名优秀的学生。目前国家队有5人,然后我们在省队集训的有14人。
从体育明星到全民体育,仙桃实施“公共体育服务提升工程”,在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建设体操训练场馆,全市建设了近4000个体育场所,成为市民运动健身的打卡地。借助全民运动风潮,仙桃通过马柆松赛、全民健身赛、龙舟公开赛等赛事,探索“体操+文化”“体操+旅游”等新模式。
仙桃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郭勇:目前全市体育场地共有3983个,体育场地面积接近4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5平方米。
仙桃市副市长 杜伟华:培育体操、跳水、蹦床项目后备人才,聚力体育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品牌赛事,促进体育消费,不断擦亮“体操之乡”金字招牌。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戎 李理 尹晨 仙桃台 彭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