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毕业生 求职不踩坑,人社专员、律师、警方为你支招!

长江云新闻  2025-04-19 18:02:34
分享到: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又到了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期。每到这个时候,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就会打着招聘的幌子,侵害大学生利益。据了解,今年的招聘骗术又升级了,比如套上“共享经济创业”“线上创业”等等外衣,变得更加隐蔽。长江云新闻记者专门采访了湖北省人社厅就业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和警方,扒出了一些发生率较高的骗局和套路,为您梳理了干货,提醒大学生朋友避坑。请查收!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既是同学们对单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劳动强度的选择,也是单位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技能水平、个人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就业才能实现。所以,同学们在选择单位和岗位时,要从自身条件和对方用人条件出发,选择双方条件基本一致的单位。切不可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

求职路上,各种骗子瞄准了求职心切的准毕业生们。以下是常见的求职诈骗套路,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

扫码领“财政补贴”“薪资补贴”?这是诈骗!

最近,有网友反映收到了短信,声称:“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通知,针对薪资补贴、社保补贴、医保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岗位补贴等申领认证,申请通过发放五千元相应补贴金”,实则支付宝扫码跳转至假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骗取个人信息和钱财。

这是假的!千万别信!

△视频 采访:湖北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城镇就业处工作人员  汪淼

这类诈骗的常见套路是编造虚假福利信息,诱导群众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假冒的“官方”网站或小程序等,填写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同时,求职者可以到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咨询,人社部门会提供“一对一”专业化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共享经济创业  轻松致富切莫信

临近毕业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年轻人急于求成、社会经验不足等特点,精心设计“创业项目”“高薪招聘”“共享经济”等骗局。诈骗公司通过巧立名目,打着“共享经济创业”的幌子,借助热门的“共享”话题大肆炒作,以“线上创业”“发展团队”为名,抛出“回报快、回报高”的诱人诱饵,将目标瞄准了大学生等群体,平台以“在家线上可创业、就业”为诱饵,许以高额投资收益。据统计,在求职骗局中,有超过80%的案件是专门针对年轻人展开的。大学生面对“共享经济创业”“线上创业”等新奇项目时,切不可被“高回报”“轻松致富”迷惑,要仔细核查项目真实性与合法性。

公安部门提醒,面对轻松致富套路,求职者务必提高警惕,发现异常后,要及时修改自己的银行密码,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视频 采访: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反电诈中心民警  黎天旸

“假试用 真使用”陷阱  请务必当心

求职过程中,所有薪资待遇等都要以劳动合同为准,切忌盲目相信公司口头承诺。律师提醒,签订劳动合同时,广大求职者要对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合同期、薪资构成、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等进行重点审查。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解聘,“假试用,真使用”。律师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也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视频 采访:湖北大纲律师事务所主办律师  邢大海

求职时,有一类情况要特别小心。有的用人单位超过法定上限约定长时间试用期,或者重复约定试用期;有的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期限3个月到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期限1年到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劳动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长江云新闻记者:牛中毅  朱哲鋆 通讯员 杨姣 曹妤

编审:刘征  管根稳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