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竹山:提高品质 让茶产业走上“快车道”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十堰市竹山县,被誉为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大县,茶园面积达30万亩。近年来,当地围绕生态茶园建设、科技赋能生产、文化提升价值、茶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守正创新、多向发力,全力推动茶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眼下正值春茶产销“黄金季”,在竹山县宝丰镇谭山观生态茶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内,一套崭新的茶叶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速运转。嫩绿的茶叶在全自动流水线上翻滚,摊青、杀青、揉捻、筛选等各个环节“丝滑”衔接有序进行,每个步骤之间无需人工干预,真正实现了鲜叶全流程“0落地”。
十堰竹山县谭山观生态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石崇武:以前我们都是靠传统的柴火滚筒粗放式炒茶,存在火候控制难、人工依赖度高、杂质多等问题,导致茶叶品质不稳定,低端的生产让价格也起不来。
加工工艺参差不齐是不少茶叶合作社的普遍问题。为了提升加工工艺,去年,竹山县出台《支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对加工设备升级予以资金补贴。在政策的支持下,谭山观生态茶专业合作社率先做出尝试。
十堰竹山县谭山观生态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石崇武:现在我们淘汰了粗放的加工设备,投入200多万元进行产线改造升级,将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融入生产流程,从而提升了茶叶的生产效益和品质,精品茶从以前每斤600元卖到现在的1200元以上。
做好品质,还得打响“牌子”。然而多年来,竹山茶企各自为阵、各产各销,品牌多、杂、乱,品牌效益和产地优势均难以凸显。在种植、施肥、采摘、炒制等环节上,均没有统一标准,茶叶基地如何建设、茶园如何规范管理、茶厂如何优化改造、茶产业链如何抱团发展,成为发展难题。
十堰竹山县茶产业联合会会长、竹茶集团董事长 沈义锋:我们充分发挥好茶产业联合会职能职责,带动会员茶企抱团发展,与中茶所、湖北省富硒研究中心联合建好专家工作站,开展竹山硒茶系列研究,争创国家天然富硒土地品牌,全力打造好竹山硒茶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竹山县已形成“链主企业+领军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矩阵,以“生态种植+科技赋能+标准引领”发展模式,建成225个标准化加工车间,开发出富硒绿茶、红茶、黑茶等8大系列36个品类。同时,还编制出台《“竹山硒茶”三年行动方案》,制订涵盖茶园管护、茶叶生产、加工制作、包装存储各环节的地方标准,让分散的企业使用统一品牌、同样的标准。
十堰竹山县政协副主席、县茶产业办公室主任 丁葛:我们将在车间的标准化,包括设备的连续化、智能化、清洁化这方面都有大的提升。现在通过(品牌)整合,我们能够以统一的形象、统一的品牌对外宣传,这样也能够让广大消费者能够更加地容易接受和认识竹山的品牌。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竹山融媒体中心 董武 向继华 但兴竹
通讯员 许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