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枝江新能源船舶订单量同比激增37%绿色智造领航长江航运转型

云上枝江  2025-04-18 16:32:28
分享到:

春日的长江之畔机器声轰鸣,位于湖北宜昌船舶工业园的码头上,10余艘正在建造的新能源船舶整齐列阵,焊花飞溅间勾勒出绿色航运的发展新图景。4月17日,记者实地走访时从宜昌船舶工业园最新统计数据获悉,2025年该市新能源船舶接单量达100艘,占全市船舶订单总量的87%,同比激增37%,以 "双碳" 目标为引领的绿色船舶制造正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焊花飞溅见证产业升级热潮

在湖北东船重工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船台,总长120米的"景鹏1006"号甲醇动力货船进入总装阶段,300余名工人正进行模块化焊接作业。车间内新投产的五轴数控机床以毫米级精度切割钢材,智能涂装机器人在船体外壁均匀喷涂环保涂料,整个厂区呈现出传统制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生动场景。"首批3艘 LNG 动力船将于6月交付,相比传统燃油船可降低碳排放40%,运营成本减少35%。" 公司副总经理徐红生介绍,通过新增8000平方米智能化车间、升级数控加工设备,企业产能较2023年提升40%,目前手持订单已排至2026年一季度。

政策赋能激活技术创新动能

作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宜昌船舶工业园已集聚东船重工、鸿巨船舶等10家骨干企业。枝江市抢抓 "电化长江" 战略机遇,出台《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设立2亿元产业基金,对清洁能源船型研发给予30%补贴,推动企业加速向LNG、甲醇、纯电动等多元船型转型。"政策红利叠加技术突破,让新能源船舶性价比优势凸显。" 鸿巨船舶总经理王斌算了一笔经济账:相比柴油动力,LNG燃料成本降低50%,加上老旧船舶淘汰带来的更新需求,2025年企业新能源订单占比达92%。该公司正投资5亿元建设40亩绿色智能车间,预计10月投用后年产能将从12艘提升至16艘,数字化生产线可缩短30%的建造周期。

全球视野开拓蓝色市场空间

在国际航运绿色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枝江船舶正凭借硬核实力进军海外市场。鸿巨船舶的印尼客户代表现场签署2艘甲板驳订单,这是继去年中标马来西亚港口拖轮项目后又一突破。企业同步搭建阿里巴巴国际站电商平台,通过3D船舶展厅、VR验船等数字化手段,将营销网络延伸至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市场。"我们的甲醇动力船已取得DNV-GL、ABS等国际船级社认证,完全符合IMO温室气体减排标准。" 王斌透露,公司正与希腊船东洽谈10艘纯电动内河船订单,新能源船舶出口占比预计达40%。

绿色引擎驱动长江经济带升级

数据显示,宜昌船舶工业园年造船订单达114艘,其中新能源船型涵盖散货船、公务船、工程船等12个品类,形成完整的清洁能源船舶产品矩阵。这些 "绿色船舶" 投用后,每年可减少长江航运碳排放80万吨,相当于种植4.5万公顷冷杉。"我们正推进智能制造升级,通过分段建造技术将船舶建造周期压缩至120天。" 园区主任王旭表示,随着5G智慧工厂、数字孪生设计等技术落地,枝江将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千亿级绿色船舶产业集群,为长江航运装上 "零碳引擎"。

当焊枪迸发的电弧在船舷划出银亮轨迹,飞溅的焊花与粼粼江面的反光交相辉映。这片曾经的传统造船基地,正以年均30%的新能源订单增速,书写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动实践,向着国际一流的绿色航运装备制造基地全速进发。

记者 朱深耕 朱传嗣 申涵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