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一手绝妙小楷 武昌工学院一女生“写”进央视
近日,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书法2203班学生庄歆越在央视《中国书法大会》亮相,节目中,她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书法才华,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进行了交流和切磋。
与多数书法学习者不同,庄歆越的艺术起点是钢琴。上小学时,庄歆越常在练琴间隙用铅笔在草稿纸上书写工整的小字,她觉得弹琴是按谱演奏,书写却能自由表达情感。高二那年,文徵明的小楷作品让她眼前一亮,“原来书法可以如此秀美灵动,仿佛每一个字都有生命,在纸面上跳跃。”从那时起,庄歆越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系统地学习。尽管2022年江西省未设书法联考,她仍选择校考突围,最终凭借扎实功底考入武昌工学院。
大学第一堂楷书课,古雅的小楷字体令她深深为之瞩目。在专业教师艾永兴的鼓励与引导下,庄歆越被激发出昂扬的学习斗志。在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每天在书法教室待到深夜,4尺长卷上的每一个字都经过数次推敲。最终,这幅作品获得97分,创下课程最高分纪录,并在武汉市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崭露头角,摘得“十佳青年书法新人”称号。“手指因运笔之勤生出厚茧,但看到作品被列于展厅,突然感受到每一分努力皆意义非凡。”
随着学习深入,庄歆越逐渐领悟到书法艺术的深层魅力。学校开设的《书法美学》《中国书论史》等课程,让她从“技法书写”转向“理论学习”。庄歆越开始在创作中融入理论思考:临摹王宠小楷时,会从其笔法、结构、章法、风格传承、自我风格融合等角度思考;参展作品在创作内容上选取《古文观止》,并用蝇头小楷标注典籍出处,庄歆越坦言,最初觉得理论学习枯燥,如今却发现每懂一个书论观点,下笔就更有方向。“每个字都是古人智慧的载体,技法是形,文化是魂”。
面对央视舞台,庄歆越准备了多元化的书风作品。她认为传统与创新应相互交融,每种书体的诞生都有其缘由,而楷书则能够打破静态的刻板印象。庄歆越坚定地说,未来,自己会在书法学习中,将传统精髓与创新相融合,精进技法、深挖理论,让更多人感受书法魅力。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傅乐凯 通讯员 黄仁勇 雷蕾 胡海端 编辑 舒畅 编审 陈雯 监制 赵业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