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发展理念广电融媒体山东采访行” 探访大善堂的蝶变之路

长江云新闻  2025-04-16 18:39:43
分享到:

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一座现代化文创基地——大善堂文创基地,正以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从一个仅有9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起步,到如今成为年产值超3亿元的山东省级重点项目,大善堂的成长历程不仅书写了一个民营企业的奋斗传奇,更是地方政府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手工篆刻到文创帝国的跨越:一个年轻人的创业梦想

大善堂的创始人侯圣培,自幼便对手工篆刻怀有浓厚兴趣。2011年,尚处于大学阶段的他,白天手握刻刀勤工俭学,夜晚则在微弱的台灯下精心雕琢印章。凭借着布满老茧的双手,他硬是刻出了人生中的首个百万营收。

大学尚未毕业,侯圣培便在曲阜开设了第一家手工印章店,店内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2017年,怀揣着“回报家乡”的炽热初心,侯圣培返回家乡汶上,搭乘电商产业的快车,转型经营手工文化创意产品。创业初期,他带领着5人团队挤在90平方米简陋的农家院里,两张旧木桌承载着他们的梦想。那时候,侯圣培身兼数职,既是设计师又是摄影师,白天专注于文创产品设计,深夜则钻研电商运营。尽管起步艰难,但他从未放弃。通过不断调整和创新,他的产品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从一周一单到日销百万,大善堂在电商平台上逐渐崭露头角。

从多链融合到亿元产值:文创发展模式的革新

随着直播电商的蓬勃发展,大善堂创造性地打造了“文创+电商+直播+创业”的全新运营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大善堂的快速发展,更为本土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3年5月,大善堂文创基地正式建成投产,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年产文创产品400万件,年产值超过3亿元。基地形成了独立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摄影美工、直播销售、物流售后等完整产业链。同时,基地申请了12项专利、8项著作权和20项商标,所有产品均为原创,样式独一无二,有效提升了竞争优势。

大善堂文创基地项目经理江慧介绍道,在产品端,基地坚持“非遗基因+当代审美”双核驱动。例如,将传统苗绣图腾解构成现代几何纹样,其中12项实用新型专利中有7项涉及传统技艺的现代化应用。每件产品都配备了“匠心档案”,扫描二维码即可追溯制作过程,甚至观看手工艺人的创作视频。在品质管控上,基地建立了“分级品控”机制,加工点完成基础品筛选,基地中心仓进行二次精修,最后经非遗传承人抽检后方可上市。“这种严苛的流程使得退货率始终控制在1.2%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赢得消费者的核心在于真诚,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心,对产品品质的偏执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始终坚守。”

大善堂文创基地负责人侯圣培表示,基地不仅搭建了销售渠道,更注重挖掘作品背后的匠人故事和文化内涵。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不仅拥有独特的艺术品,还能感受到手工匠人带来的传统手工艺的温度和传承的力量。“我们通过市场化运作,打破了‘手艺难变现’的困境,让手工艺人的作品回归其应有的价值,助力非遗文化与现代商业共生共荣。”

目前,大善堂文创基地不仅带动了32个镇街加工点的发展,还解决了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大善堂文化传媒基地先后荣获省级电商直播基地、全省优秀女性创业项目、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从年营业额50万元到3亿元,从5人团队到带动2000余人就业,大善堂实现了从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华丽蜕变。

(长江云新闻记者 乔雅萍)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