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加快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交通物流节点
交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一端承载着经济腾飞之梦,一端系着百姓幸福生活。
咸宁,地处中部核心区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北依长江黄金水道,南靠巍峨幕阜山脉,作为湖北的南大门,位于鄂湘赣三省交界处,堪称“中三角”的“金三角”。
开局决定全局,起势决定胜势。今年以来,咸宁交通按照省委“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战略安排,贯彻落实市委“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交通物流节点”要求,聚焦“融入大武汉、联结鄂湘赣”,以“大交通”支撑“大发展”,立志当好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开路先锋。
攻坚重大项目
筑牢交通强市硬支撑
4月5日,位于嘉鱼县的汉南长江大桥施工工地现场,历经60个小时的连续浇筑,公路工程世界第一大沉井——汉南长江大桥南锚碇沉井第四节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沉井首阶段接高完成,即将进入下沉阶段。
汉南长江大桥是武汉第13座长江大桥,属于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桥型为主跨1600米的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是湖北省最大跨径双主缆八车道悬索桥,设计时速120公里。“大桥建成后,咸宁到汉南车程将缩短至40分钟,相当于在武汉都市圈南翼装上‘加速器’。”市交通运输局重大项目建设协调工作专班干部周欢介绍,环线高速全线贯通后,咸宁与武汉、鄂州、黄石等城市将形成1小时产业协作圈,将极大改善城际通行交通条件,有效带动沿线物流成本下降。
汉南长江大桥是我市今年重点推进交通项目之一。今年咸宁交通锚定130亿元投资目标,秉持“第一是项目、第二是项目、第三还是项目”理念,牢牢抓住交通重大项目“牛鼻子”,把发展目标、路径、政策、举措锁定到项目上,扩大有效投资,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今年1-2月,已完成投资15.26亿元,同比增长33.86%,为实现首季“开门红”和全年目标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通修高速湖北段的隧道深处,凿岩台车在数字化爆破系统的指引下精准掘进。项目指挥部墙上的作战图标注着关键节点:6月底前打通控制性工程瑶泉隧道,计划2026年建成通车。“届时通城到修水车程将从2小时压缩至40分钟。”中建八局项目经理雷发村指着项目设计图说,“湘赣的瓷土、咸宁的机电产品将在高速路上实现‘双向奔赴’。”这条连接鄂南与赣北的省际通道,37%的隧道开挖进度背后,是交通部门建立的“月调度、季会商”机制。“实行‘专项资金+专班实施’双重保障,‘一项目一专班’开展全过程、常态化攻坚,点对点解决具体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光平介绍,始终把服务保障穿透到每一个环节,全力破解要素制约,采取“节点控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严格奖惩”等措施,推动重大交通运输项目落地见效。据悉,今年我市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0个,推进实施建设8条高速公路,力争开工京港澳高速郑店至鄂湘界段改扩建、咸崇高速、大冶至通山高速等3条高速,G353通城段改扩建工程、G351咸安区双溪至横沟段改扩建工程等普通公路项目正加快推进,全力推动咸宁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交通优势、发展胜势。
提升枢纽能级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走进位于通城县五里镇的鄂湘赣商贸物流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机器设备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有序忙碌,一派繁忙施工场景。
鄂湘赣商贸物流中心是通城县最大的服务业项目,占地面积约1140亩,总投资超100亿元,致力于打造仓、运、配一站式服务的智慧公路港,建立高效智慧的“店+仓+链”一体化电商物流与供应链产业服务体系。
项目建设负责人孔臻介绍,项目于2024年年底开工建设,涵盖商贸市场、零担快运、仓储配送、冷链物流、快递云仓等多个子项目,分三期推进,其中一期工程预计在2027年12月顺利完工。
该项目建成后将以通城为节点,依托通城综合物流园进行扩大延伸发展,辐射武汉周边、江西九江及湖南长沙、平江、岳阳等鄂湘赣城市,满足“通平修”及周边县市农、牧、渔、矿特色产品的物流需求,全力打造公、水、铁、空多式联运的中部地区智慧物流新标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鄂湘赣商贸物流中心项目仅是咸宁加快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交通物流节点的一个缩影。今年咸宁交通锚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交通物流节点”目标,陆续启动咸宁国际陆港物流园、鄂湘赣商贸物流中心、鄂东南冷链一号物流园等交通物流项目,进一步促进交通物流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不仅要强化交通物流项目建设,还要在自身交通网络完善和对外联运体系优化上再下功夫,持续提升枢纽承载力和辐射力。”彭光平说。
针对联运体系优化,我市规划建设横沟至长江咸宁港疏港铁路和蒲圻铁路货场至赤壁港陆水河车埠作业区疏港铁路,完善疏港公路体系,补齐公、铁、水运输高效对接的短板,加快形成“三横两纵”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格局,进一步实现结构性降本增效。
此外,我市积极对接花湖国际机场,不断拓展咸宁中欧班列运行覆盖面及海铁联运班列运营机制,以物流通道功能提升促进贸易与产业的集聚。在织密交通网络方面,我市构建以京广综合运输通道、杭瑞综合运输通道、武咸九综合运输通道为主,以蕲嘉运输通道、荆咸九运输通道为辅,以长江一级航道运输走廊为主骨架的“三主二辅一廊”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同时,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十五五”初步谋划亿元以上项目59个,总投资850.64亿元,有效衔接城镇发展轴、重要产业带,沟通周边城市和各大经济区,辐射全国市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咸宁以铁路、高速为主干,以普通干线公路为支撑,以水运为补充,广泛覆盖、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正加快形成。
推动转型升级
增强交通服务软实力
在崇阳县农村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自动分拣系统飞速运转,物流车辆不断穿梭,发往30多公里外肖岭乡泉陂村、金不村等地的快递,正被工作人员逐一装入无人驾驶快递车的车厢。
“无人快递车一车可以装五六百件,一天可以跑多趟,连晚上都可以送快递进村。”湖北创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分拣中心总经理程泉说,这种全天候的配送能力,让乡村居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物流服务。崇阳县地处鄂东南,农村地区人口分散,许多村庄位置偏远,传统的人工配送模式成本高、耗时长,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一直困扰着乡村居民。无人驾驶快递车的引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一辆无人驾驶快递车每月能完成两个司机和两辆普通快递车的工作,月均可节省一万多元成本。”程泉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崇阳县已投用6辆无人驾驶快递车,开辟8条配送线路,其中2条城区线路覆盖19个网点,6条乡村线路覆盖30个行政村,约为5万村民提供快递服务,每日配送量可达6000件。乡村无人快递车的投入运营,是咸宁加快培育交通新质生产力,提升交通服务质量的生动实践之一。我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推动交通领域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助力交通强市建设。“从安全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交通运输的服务质效。”彭光平说。
绿色低碳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建设,推动发展方式低碳转型。G106国道是京广线的交通动脉,货运车辆通行密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而通城县铁柱港大桥作为关键节点,承载着繁重的交通压力。通城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按照“一路一景”推进重点路段景观升级,对铁柱港大桥及8处国省道涵洞进行绿化改造,全力打造“绿色生态走廊”,为群众提供更安全、更优美的出行环境。
今年,我市将持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现路域环境“八个无”目标和“公路形象好、路域环境好、交通安全好、沿路绿化好”四好目标。此外,我市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换等工作,推动“绿色低碳交通”走深走实。智慧交通是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重塑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引擎与关键要素。我市大力推动建设交通运输综合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建设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化智慧交通场景应用,以G107、京港澳高速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全面推动公路、水路运营管理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推动交通发展提速增质。不仅如此,我市还将“智慧元素”不断融入到重点交通项目中,目前通城至修水高速公路(湖北段)、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等项目已逐步出现“智变”。此外,我市还将全力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着力提升安全水平,确保全市交通运输领域“一无两降”。
长路当歌,大道如虹。咸宁交通人将牢记重大使命、砥砺开拓前行,发扬“拼”“抢”“实”的作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努力当好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开路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