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新闻记者直击广交会:中国就像一扇旋转门,每次打开都不一样!
会空翻的机器人、定制酷炫的新能源车、适配海外高端便利店的冰淇淋机……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境外采购商看得目不转睛。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开展,全国超3万家企业参展。在国际经贸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被称作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广交会,传递了哪些新信号?湖北企业如何吸引全球客商?
信心不变 无惧风雨:与世界双向奔赴
如果用一个网络流行语来形容第137届广交会,一定是“人人人人人人”,开馆首日现场就是万商云集,人潮汹涌,官方数据统计,截至4月15日17时,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累计线下参会64530人。
本届展会,出口展参展企业数量首次突破3万家,单看湖北,参展企业达535家,比上届新增32家,展现无惧风雨、开放待人的强大信心。骆驼集团国际事业部区域经理郭锦光告诉记者,本届的展会比以往更加热闹,大部分客户的到来时间都提前了半天,仅一上午他就接待了50多个客户。“真正做生意的这一批客户,他们还是迫切希望与我们中国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我们要抓住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机会,让更多的业务员深入到市场,具体分析它的特点,不断满足客户需求。”郭锦光说。
现场,有不少境外采购商目标明确,在出发前就已经确定好具体点位,来了就直奔主题,主要是看好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来自土耳其的采购商CEKIC OZGUR告诉记者,中国就像一扇旋转门,每次打开都有不一样的体验。他说:“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寻找一些新产品,以前中国产品的优势在价格,现在随着中国科技发展,技术和质量成了新优势,我非常乐意和中国制造商做生意。”
技术自信 开放创新:确定性的中国商机
开放的初心,创新的精神,是广交会“不变”的底色,也是湖北企业出海的强劲引擎。展会一期主题聚焦“先进制造”,高科技产品成为焦点,中国外贸正以自身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再看湖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三成,武汉华工国际现场炫技,激光雕刻飞速运转,不过5分钟,一只灵动的“和平鸽”便跃然眼前,精妙工艺令境外采购商由衷赞叹,掌声不断;北立传感器技术(武汉)有限公司则带来了智能手持红外热像仪,能检测到0.04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广泛应用于电力、消防等行业,这件外观看似普通的仪器,却是打破了美国核心技术垄断的中国制造。
北立传感器技术(武汉)有限公司国际销售主管李慧娟告诉记者,“技术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也是我们拓展市场的信心,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提前已经约了20多个客户过来,就是希望扩大海外销售渠道,打响中国品牌。”
除了高科技产品,广交会“含绿量”持续攀升,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精准契合境外采购商节能减排需求,备受青睐。襄阳腾龙汽车携多款新能源商用车亮相,车身轻量化、整车能耗低,引得中亚、南美采购商纷纷驻足。工作人员手机屏幕不断点亮,开展首日就添加40多位客户微信。
其中,哈萨克斯坦采购商TANAT说:“有技术实力的产品总是最吸引人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来中国寻找商机的原因。”
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部长吴有龙表示,新能源在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公司每年投入约占销售额15%的资金用于研发,最近还踊跃参与国外线上线下展会,表现中国新能源产品走向全球的创造力与坚定决心。
快速抢滩 前瞻布局: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在本届展会上,新质生产力成果璀璨夺目。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出行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展会精心筹备,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成为全场焦点。自动巡航机器人灵动穿梭,智能机器狗憨态可掬,吸引着采购商们的目光。
现场新品发布好戏连台,来自湖北的三赢兴光电科技,深耕手机高精度摄像头模组,年产能1亿颗,这次还通过展会上新适用于摩托车、自行车等的骑行记录仪,填补骑行市场空白。
“以往我们都是给其他品牌做制造商,现在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抓住新兴市场需求,计划利用广交会拓展全球客户”,企业助理工程师陈亚男表示,过去公司积累的制造经验为转型奠定了基础,现在专门瞄准骑行、钓鱼等细分影像市场,打造品牌独特竞争力。
本届广交会分三期举办,每期展览时间为5天,分别以“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为主题,第二期、第三期线下展将分别于4月23日、5月1日开展。
眼下,湖北还通过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俄罗斯石油展、越南国际纺织展、巴西国际建材展等境外展会,助力企业加速出海,拓市场、抢订单。
湖北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陈华荣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鼓励支持企业加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快外贸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施好“2025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推进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动能,加大惠企政策力度,支持企业有序快速开展全球布局,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罗金玉 李慕文 编审 刘征 沈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