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1/8女性逃不过的乳腺癌?从确诊到重生,这些新技术让你保命又保美

长江云健康  2025-04-16 11:10:07
分享到:

“我平时身体很好,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这是许多乳腺癌患者确诊后的第一反应。

数据显示,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概率约为1/8。2022年,中国新增乳腺癌患者35.72万例,平均每10万女性中就有33人患病。更令人警惕的是,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将增长38%。

由湖北省肿瘤医院和湖北广播电视台大健康发展中心联合策划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科普直播,首场节目邀请到了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牵头负责人)、副主任医师郑红梅,来跟大家一起聊一聊,乳腺健康为何“乳”此重要?

第一问

为何偏偏找上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生育推迟、肥胖率上升等现代生活方式变迁,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在悄然增加。乳腺癌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1、激素影响: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月经初潮早(初潮年龄 <12岁 )、绝经晚(绝经年龄 >55岁)、未生育或晚育。

2、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风险增加2-3倍!一级直系亲属乳腺癌史,母亲得乳腺癌,女儿也得乳腺癌的机会比一般妇女要多2~3倍,并且发病年龄还要提前10年左右。

3、生活方式:熬夜、压力大、肥胖、饮酒……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在无形中提高了患病风险!

第二问

一点感觉都没有?

乳腺癌是隐蔽的“杀手”,当出现症状时,很有可能已经处于中晚期。重视自己的乳腺健康,有六个字需要记住:常留意,常筛查!

常留意——一看:

1、脱去上衣,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做双侧乳房视诊:双臂下垂,观察两边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改变、是否在同一高度是否有凹陷(酒窝)、橘皮、凸起,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乳头是否提高或回缩。

2、然后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转状继续观察以上变化。

常留意——二摸:

1、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系统检查有无肿块(肿块的硬度类似摸鼻尖或者额头)。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不要用指尖压或是挤捏。

2、检查完乳房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通过检查,如果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常筛查——影像学筛查:彩超、钼靶或磁共振;

常筛查——组织病理学筛查:粗针穿刺、微创或传统手术活检。

彩超+钼靶检查是一对黄金组合,当两项检查均为阴性时,恶性的可能性<3%。

注意:当我们的体检报告中出现低回声、边界不清晰、纵横比>1、BI-RADS 4级/5级等词汇,可就要引起重视了!

三问

是去是留,怎么办?

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再联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和靶向治疗等方式,具体治疗方案取决于乳腺癌分期和类型。

面对乳腺癌,每位患者的心态都有不同,而传统切除乳房的治疗方式,常常为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带来困扰。

为了让乳腺癌≠失去乳房,目前有两种手术方式值得一提:整形保乳技术和乳房重建。

1、整形保乳技术

常规保乳是把肿瘤完整切除后,再把剩下的乳腺组织直接缝合即可,整形保乳则是将肿瘤外科手术和整形手术交叉融合的手术方法。

一方面可以通过肿瘤外科手术将肿瘤尽可能完整切除,保证患者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整形的手段将乳房缺失的部分修复至完整,进而恢复乳房的美丽,实现“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目的。

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相比全乳切除术,保乳手术后乳腺癌患者在总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生存率上没有差异。而整形保乳技术最大的优势则是切除的组织量充分,随访时间越长,美学效果越好。

2、乳房重建

利用假体或自体组织移植对缺失的乳房进行重建。这一技术对患者恢复身体状态,尤其是心理状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乳房再造可以让她们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尽快走出因身体残缺而造成的低落自卑情绪。

乳房重建术可分为两种:即刻再造与延期再造。区别在于“即刻乳房再造”是与乳腺肿瘤切除手术同时进行的。而“延期乳房再造”则是在肿瘤切除后,患者已经接受后续化疗或放疗治疗且情况稳定后进行的。

乳房重建既不会影响肿瘤的正常演变过程,也不会增加肿瘤复发以及转移的风险。但术后别忘了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评估局部假体有无破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乳腺癌或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但现代医学早已为我们撑起“保护伞”——从精准筛查到保乳手术,从乳房重建到心理支持,每一步都在证明:抗击癌症,不等于牺牲美丽与尊严。

请记住,乳腺健康从不靠“侥幸”。定期自检与筛查,“乳”此重要。若不幸成为“1/8”,也请相信,医学的进步正让“保命”与“保美”成为可能。

了解更多乳腺癌早筛+保乳攻略

欢迎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

观看本场直播回放

更多防癌抗癌硬核科普

欢迎持续关注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直播

联合策划:湖北省肿瘤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

编导:刘梦妮

图文编辑:杜若希

设计:周梁

摄影:刘奇琪

责任编辑 王佳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