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青山凝碧处 绿叶点金时——邱建红与一片叶的故事

云上鹤峰  2025-04-16 08:58:31
分享到:

在湖北恩施武陵山褶皱深处,云雾织就的星斗山下,一片被晨露吻醒的茶叶正舒展着远古的记忆。这里,每寸土地都浸透着茶经水脉,当海拔1000米的山风掠过冷后浑茶树的叶脉,仿佛能听见陆羽《茶经》与现代农业文明的和鸣。四十余年来,一位茶人将时光揉进茶青,让沉寂千年的深茶香化作金汤,在乡村振兴的版图上洇染出惊艳的“中国红”——他就是全国劳模、国茶大师、利川星斗山首席制茶师邱建红。

匠心独运:一片叶子的涅槃之路

雨后初霁,利川市星斗山红茶园笼罩在薄雾中。垄垄茶园如绿浪蜿蜒,茶香漫山野,这里是“利川红”的发源地,也是邱建红用40多年光阴书写的匠人传奇。

1989年,邱建红与茶结缘,从乡镇供销社职工到利川市茶叶公司销售员,再到星斗山利川红公司首席制茶师,他的命运始终与这片绿叶交织。1997年,他联合创办飞强茶业公司(后更名利川市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誓言“让利川茶走出深山”。

“拒绝瑕疵,精益求精”,是他的座右铭。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茶叶出口受阻,邱建红却逆势而行,带领团队攻关本土茶种“冷后浑”,上千个日夜,他与鲜叶为伴,手臂因揉捻红肿,衣襟沾满茶毫。

2012年,“冷后浑”终获突破——茶叶冲泡后冷却仍能保持浑厚茶汤,香气不减,这项技术让利川红迈出关键一步。

更大的转折在2018年,东湖国事茶叙上,邱建红亲手制作的“利川红”被选为国事用茶,茶香氤氲间,利川红一夜成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荣誉背后,是邱建红对工艺的极致追求,他首创“电热恒温+标准化萎凋槽”工艺,破解红茶萎凋不均难题,将传统制茶推向工业化精准时代。

如今,邱建红身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荆楚工匠”等荣誉,但他最珍视的,是父亲留下的老算盘——那是他幼年目睹茶叶缓解母亲病痛时埋下的初心。他说:“不是我成就了利川红,是这片土地和千万茶农成就了我。”

邱建红(中)正在厂里给徒弟讲解茶叶加工要领。

绿叶生金:一片茶叶搅动山河

文斗镇堰塘村,村民田平安正弓腰采茶,75岁的他,曾是靠天吃饭的老农,如今却成了“茶专家”:“一季春茶就能挣2万块,这绿叶子比稻谷金贵!”

田平安的转变,源于邱建红的“富民茶道”。2019年,邱建红主导在文斗镇拓展2200亩高山茶园,手把手教村民整地、栽苗、采叶。他走遍每片茶田,鞋底沾满红泥,却笑着说:“茶农笑了,产业才算成了。”

为打破小农经济桎梏,公司创立“12854”扶贫模式:1个龙头企业带动8个贫困村,精准帮扶5000户,通过供苗、保价收购、安排就业等举措,让茶农吃下“定心丸”。在毛坝镇兰田村,村民刘胜强种茶,还办起民宿,年收入超10万元;文斗镇大杉树村杨欢从打工妹变身茶艺师,直言“茶叶改变了人生”。

数字见证裂变:利川市茶园面积从零起步跃至27.37万亩,综合产值达32亿元,带动11.2万户茶农增收,人均年收入超1.6万元,曾经的荒山披上“绿毯”,茶农荷包鼓了,笑声多了。

“现在村里没人打麻将,都忙着采茶哩!”堰塘村支书彭兴科感慨。

图为利川市星斗山红茶园基地一角。

茶香万里:一杯红茶的“出圈”密码

2024年中国品牌日现场,茶艺师轻扬水袖,演绎“冷后浑”的奇妙变化,金黄茶汤倒入冰杯,瞬间凝如琥珀,观众惊叹连连,这是利川红第二年登上国家级展台,展位前挤满海内外客商。

从深山到世界,利川红的“出圈”靠的不只是品质。邱建红深谙品牌之力:北京的地铁、机场的茶室,北上广推介会、茶文化进校园、国际茶王赛……“利川红”的身影活跃在全球舞台。

茶旅融合更添新章。毛坝镇红茶谷、文斗镇郁江画廊等4条茶旅线路串珠成链,游客可采茶、制茶、品茶,住茶山民宿,赏汉服茶园秀。邱建红说:“我们既要让茶农赚茶钱,又要让他们吃旅游饭!”

科技创新持续赋能。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指导茶农用绿肥种茶;车间里,清洁化生产线确保“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控。站在毛坝镇大茅坡云海观景台,邱建红望向绵延的茶海,远处,水杉与茶园交错,观光公路如玉带缠绕。他说:“利川红不仅要红一时,更要一直红。”

如今,这杯茶已写入乡村振兴的史诗——绿了茶山,红了日子,醉了人心。

邱建红(中)正在厂里指导徒弟加工红茶。

初心如磐:一杯金汤里的时代回响

站在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的荣誉墙前,公司董事长卓万凯轻抚“国事活动茶叙用茶”照片,言语间流淌着赤诚:“利川红能走到今天,最想说的就是三个‘必讲’——必讲感恩、必讲匠心、必讲愿景。”

不忘天地滋养与茶农托举。“没有武陵山的云雾润泽,没有千家万户指尖采下的鲜叶,就没有这杯‘冷后浑’。”卓万凯望向窗外绵延的茶山,提及公司连续五年提高鲜叶单价将企业利润让给茶农,声音微颤:“茶农把生计交给我们,我们得把未来带给他们。”

不忘匠心如灯照彻长夜。谈到邱建红时,他举起一杯金红透亮的茶汤:“从‘绿叶红镶边’的传统工艺到多项专利技术,我们用了四十年证明——工业化时代,邱大师的匠人精神永远是品质的压舱石。”此时车间里新型萎凋机正低鸣运转,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相契。

不忘万里茶香绘就新篇。“未来的利川红,要成为世界级公共品牌。”卓万凯展开规划图:利川红茶文化研究院、利川红博物馆即将建成,毛坝星斗山红茶谷、郁江百里茶旅画廊、鱼木寨茶旅康养示范基地呼之欲出。当他描述着“让全球飘起利川红茶香”的愿景时,公司远景规划材料正在春风中轻轻翻动。

茶香袅袅中,邱建红与卓万凯的双手紧握在一起——这是匠人与掌舵者的接力,是绿叶与红汤的共舞,更是一个民族品牌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的炽热宣言。

通讯员:李亦安

一审:肖琴

二审:辛妍

三审:贺政委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