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十堰竹山:航天科普知识课堂 点燃乡村少年飞天梦想

长江云新闻  2025-04-15 20:04:37
分享到:

在鄂西北的群山之间,一座现代化的通用机场正悄然成为青少年探秘蓝天的“科学教室”。去年以来,十堰市竹山通用机场以“星飞客航空科普基地”为平台,联合多家机构推出系列航空研学活动,累计吸引超万名中小学生走进机库、触摸飞机、对话飞行员。从留守儿童到城区学子,从知识课堂到实践体验,这座机场不仅承载着低空经济的腾飞愿景,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追逐星辰大海的种子。

“襟翼展开就像鸟儿的翅膀,副翼控制转向,阻力伞能像降落伞一样减速……”去年的4月28日,第一批参加科普研学活动的麻家渡中学八年级学生周子涵,在机库触摸着R44型直升机的金属机身,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飞行导师的讲解。至此这样的场景,已成为竹山通用机场的日常风景。

通过“理论+实践”双线教学模式,研学课程将《物理》中的空气动力学、《历史》中的莱特兄弟故事转化为具象体验,学生们在阻力伞奔跑竞技中理解速度与阻力的关系,在组装飞机模型时探究机翼弧度与升力的奥秘。张湾区实验中学教师李雯感慨:“当抽象的伯努利原理通过螺旋桨转动变得可视,孩子们的眼睛里真的有光在闪烁。”

今年的阳春三月,来自竹山县的留守儿童刘一慕踮起脚尖,小心翼翼触碰通用飞机的钛合金蒙皮。这个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男孩,在研学日记里写道:“原来飞机翅膀摸起来凉凉的、滑滑的,像大山的石头,但比石头有意思得多。”

陕西云翊机场的科普研学公益开放计划,让百余名像刘一慕这样的孩子第一次亲眼目睹飞机起降。返程车上,带队老师张红发现,不少孩子攥着赠送的飞机模型,眉飞色舞的讲述着未来的“飞行员”梦想。

飞客航空科普基地负责人透露,秋季学期预约量同比增长150%,截至目前,已有周边县市区8所中学将航空研学纳入校本课程,共开展60多次科普研学活动。更令人欣喜的是,潘口中学在研学后成立了航模社团,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竹山号”滑翔机,在全县科技节上获得金奖。

从仰望蓝天到触摸云端,竹山的航空科普研学正书写着多重叙事:它是乡村孩子打开视野的一扇窗,是物理课堂延伸出的实践乐园,更是低空经济赋能素质教育的生动注脚。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这群在山坳里种下航空梦的少年,真将驾驶着国产大飞机掠过故乡的山河,正如机场跑道延伸向天际,教育的可能性,亦在此无限展开。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竹山融媒体中心 杜登艳)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