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竹山:“蓄势腾飞” 逐浪低空经济新高地
当一架载着降压药的无人机穿越云海,精准降落在海拔千米的村委会时;当跳伞运动员以300公里时速刺破苍穹,在竹山蓝天下绽放”空中芭蕾”时;当新学员手握飞行操纵杆,在教员指导下完成人生首次俯冲时——这座深藏鄂西北山区的县城,正以螺旋桨的轰鸣声,奏响低空经济的时代强音。
竹山通用机场航拍图。李建摄
竹山通用机场飞行程序实地验证试飞。邵义龙摄
竹山通用机场是湖北省四个正式运营的A1类通用机场之一,自2024年1月试飞成功以来,已实现3096架次飞行,飞行时长累计99577分钟。这个镶嵌在秦巴山腹地的“空中枢纽”,正以“通用机场+”模式重塑山区经济版图,让“云端经济”从概念照进现实。
立体物流网:无人机改写深山物流史
清晨七点,官渡镇群山薄雾未散,湖北云中翼航空的物流无人机已开始第三趟飞行。“50公斤载重、16分钟15公里”的运输效率,让海拔1000米的楼房沟村村民王大爷,首次体会到“上午下单下午收药”的便利。这个全省首个全域无人机寄递物流试点,日均处理快递量突破1000件,物流时效提升2.5天,彻底解开了“山货出不去、网购买不到”的死结。正如竹山县副县长贺云松所言:“无人机送来的不仅是包裹,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全域利用无人机实现快递进村。
“传统物流进村,油费比运费贵三倍。”竹山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朱富江的感慨,道出了山区物流的世纪难题。2023年启动的无人机物流革命,通过7条航线覆盖68个自然村,不仅让裴德安经营的村级快递驿站日均发货量激增45%,更创造了“海鲜进深山”的消费奇观。
随着2025年新规划的56条新航线逐步落地,以及未来开通的竹山至武汉花湖机场的跨区域物流通道建设,竹山的硒茶、竹笋、打鸡等特色产品将插上腾飞的“翅膀”,用最快的速度,把地道的竹山味道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湖北云中翼技术负责人陈光旭预言:”未来三年,山区物流成本将下降60%。”
航空运动热:从国家队集训到全民体验
在3000米高空,国家造型跳伞队主教练张宏伟正带着队员进行编队训练。这片曾培养出世界亚军的空域,如今向普通游客敞开怀抱——2799元起的双人跳伞体验,让何春娇成为十堰首位商业跳伞女性体验者。自2024年7月运营以来,竹山通用机场已接待300余人次跳伞体验,预约订单已排至三个月后。
国家造型跳伞队在竹山通用机场进行跳伞培训。
“年均280天适飞日,能见度10公里以上。”湖北楚天通航教练朱萌列出的数据,揭示了竹山问鼎“中国航空运动新高地”的底气。随着省航空运动训练基地挂牌,国家跳伞队常态化驻训,这里正孕育着更宏大的蓝图:竹山县机场办主任周汉卿透露,2025年全国跳伞锦标赛申办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滑翔伞、热气球等六大航空运动项目即将落地。
产业生态圈:从单一机场到临空经济带
在麻家渡镇施工现场,2.35亿元的临空产业园与2.8亿元的低空物流产业园正拔地而起。飞行主题民宿、航空科普基地、智能化仓储中心等配套,勾勒出完整的产业链图景。机场综合管理部经理郭宇指着停机坪介绍:”凤凰飞院、湖北鸿萌等7家航司已入驻,开展着从运动驾照培训到航空物探的12类业务。”
游客体验空中跳伞。
这种立体化布局在飞行教学中尤为突出,具有资质的教员现场手把手进行操纵,学员在飞机副驾亲身体验特技飞行,感受翱翔蓝天的刺激与畅快。拥有3500小时飞行经验的教员兀晨表示:“我们要让每个人都能触摸操纵杆。”
未来展望:筑巢引凤绘就飞天蓝图
站在新赛道的起点,竹山低空经济正锚定两大战略目标:
依托国家队训练基地优势,全力申办2025年全国跳伞锦标赛,争创国家级航空运动基地。县委副书记明昌艳描绘愿景:“我们将打造‘航空+体育+文旅’融合示范区,让竹山成为中国的“跳伞圣地”。
图为:竹山通用机场一角。 邵义龙摄
构建“县域空中走廊”。竹山县机场办主任周汉卿透露,汉南-十堰-竹山延长线、竹山-宜昌短途客运航线即将开通。2025年7月前将实现“1小时鄂西空中交通圈”,让山区百姓真正实现“打飞的”出行。
从无人机划出的第一条物流弧线,到跳伞运动员在云端写下的第一笔轨迹,这座曾因群山阻隔的县城,正将地理劣势转化为空域优势。当夕阳为阿若拉飞机镀上金边,竹山通用机场的轰鸣声仿佛在诉说: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只有等待征服的苍穹。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竹山融媒体中心 向继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