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孝感 | 小县布大局 文旅破圈的背后

长江云新闻  2025-04-15 18:30:05
分享到:

云梦:小县布大局 文旅破圈的背后

孝感云梦县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县,就是这么一个“小县”,今年一季度的旅游接待量却达到了265万人次,同比增长153%。小县城成为文旅新地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来看记者调研。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从武汉出发经过40多分钟的动车车程,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孝感的云梦县博物馆,大家可以看到在门口已经停满了载满游客的大巴车,门口的停车场9点钟之后你可找不到停车位了,那大家来到云梦县博物馆都是看什么?

跟随全国各地来的游客,我们走进全国唯一的县级简牍博物馆。这里正在上演跨越两千年的对话。游客们通过AR技术向秦代吏员“喜”请教律法,临摹木牍家书。

游客 周思蓉:这个是穿木头,我学会了竹简的做法,非常有趣。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从地域上来看,604平方公里的云梦是属于小县,但是从文化上来看它却拿下了中国文物界的四个“第一”,中华第一律“秦律”;中华第一长文觚“郑家湖木觚”;中国第一封家书“木牍家书”;还有华夏第一楼“东汉陶楼”,正是这些文化瑰宝,成为了云梦县博物馆“出圈”的流量密码。

云梦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有5000多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文物是流量密码,但真正留住游客的,是这里的文物展示方式。今年头两个月,这里就更新了近10种文物的展示方式。一季度,博物馆接待游客同比增长了16倍。

博物馆火了,周边的旅游配套也跟着火了。今年,博物馆周边的餐饮店从50多家增至100多家,民宿入住率达80%以上。云梦文旅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构建全域半小时文旅生态圈,是他们的蓝图。以博物馆为圆心,5分钟直达祥云湾文旅综合体,15分钟车程覆盖楚王城遗址,30分钟内到达全县所有乡镇。

孝感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李清明:楚王城是我们云梦的文化之根。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是2300年前的城墙,是吗?

孝感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李清明:对,之前楚王就在这里狩猎。我们就准备打造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的文物活化利用,在我们楚王城把它进行展示。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我们在上面差不多200米的视角去往下看的时候,整个花海跟村舍相呼应,真正感受到美丽乡村的感觉,能看到有我们的“一封家书”,这个视角来赏花,不仅是一片美景,更是一片文化的花海。

“多少次我梦回故乡,看那一片油菜花海。”

万亩油菜花田里的阵阵歌声,是从距离博物馆20分钟车程的盛砦村里传来,这里正在举行油菜花海文化旅游节。这片过去只能榨油的土地,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一天能最多卖出去多少个饼?

汽水包子摊位老板 杨小平:卖几百个,一天可以挣个1000多块钱。

眼前这个实时大屏显示:从3月7号截止到现在,盛砦村旅游收入超过68万元。这都得益于镇里今年探索的“共享经济”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就是“村民入股+及时分账”。村民以土地、手艺、房屋入股,参与农家乐、农夫市集等经营项目,数字平台即时分账。这种创新让1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催生100多家农家乐。

孝感云梦县胡金店镇盛砦村党支部书记 肖燕武:从3月7号到现在,这个是村集体的(收入)达到了7万多,超过了我们以前几年的收入,都是旅游带来的,这是合伙人的分红,这是股民的分红,这也是一个无形的广告,一目了然,他看到了就更加有信心了。

胡金店镇的发展模式也带动了云梦县一半以上的乡镇,同步探索“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子。今年一季度,云梦县旅游经济综合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119%。

记者手记

走进云梦,这座千年古县正以文化为魂激活旅游新篇章,以一张文化名片赋能城市街景、乡村美景,让独一无二的风景成为全新消费场景,通过一景一品一故事的特色IP,为创新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肥沃土壤,走出一条古今辉映、主客共享的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

孝感:文旅融合活力足 游人尽享春光美

眼下正值春暖花开时节,春游持续升温。孝感各地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游人尽享美好春日时光。

云梦:祥云湾“花间奇遇季”启幕

开春以来,云梦县祥云湾启幕“花间奇遇季”系列活动非常吸“睛”。众多游人身着古风古韵的服装,在古街游玩、打卡拍照。

游客 袁思琴:这里很古色古香,我穿着这身唐装来这里拍照,感觉很好看。

畅游在祥云湾,梦回千年,古今融合,美不胜收。随着景区名气打响,人气上来了,入驻景区内的商家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国风彩绘店老板 蔡晨玉:现在(生意)就比平常要多个两三倍。

针对目前春游旺季,景区还推出了“花间奇遇季”,畅游云梦古泽幻境。

祥云湾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慧娟:我们“花间奇遇季”的活动持续到5月5日,为广大游客呈上“盛世国花牡丹会和气球国际戏剧节”等六大IP和十项国风体验。

安陆第四届朱桥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

第四届安陆朱桥牡丹文化旅游节在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中拉开帷幕。牡丹园里,春意盎然,身着唐装的牡丹“仙子”在园中信步闲游,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亲子游乐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大家漫步在春光里,体验着大自然的美丽。今年朱桥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朱桥村以花为媒,以“现场售卖+直播带货”的形式推介朱桥系列商品,用“牡丹经济”力促地方特色农产品越销越旺。

孝感安陆市王义贞镇朱桥村党支部书记 王建平:通过这个牡丹节来对外界宣传我们朱桥的“一村一品”产业,包括我们的大米、油,还有大麦酒、食品加工,(让)游客把我们好的产品带回家。

据了解,今年朱桥牡丹盛花期是4月上旬到5月中旬,预计可吸引20-30万的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孝感:春茶吐绿产业兴 茶旅融合富乡邻

进入四月,孝感各地的春茶也迎来采摘季。

在孝昌县周巷镇荣华村的茶叶种植基地里,三五成群的采茶工挎着竹篓,穿梭于翠绿的茶树间,忙着采摘春茶。

湖北楚孝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 黄勇刚:茶青价格每斤能卖到80到150元,加工好的干茶每斤能卖到800到3000元。今年预计能采收春茶鲜叶50000斤,生产绿茶14000斤左右。

制茶车间里,刚从茶农手中收购的鲜叶堆满车间,鲜叶经过近10道工序后,变成清爽甘醇的茶叶产品销往市场。

湖北尖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继权:预计今年夏秋茶收购量每天达到1000斤左右,产值能达到10万元左右。

规模化、标准化的茶产业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捧上了“金饭碗”。在孝昌县的笔架、清泉等89个村,茶农们的生活因为这片小小的茶叶发生了大变化。

孝感孝昌县周巷镇李集村村民 郑翠华:一天多的时候能摘七八斤,收入有二三百块钱。

孝感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党总支书记 张国勇:我们按照合作社、村集体、农户6:2:2的比例进行分红,吸引了237户村民共建茶园3000亩,村民每亩能够增收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一片茶叶,不仅带火了产业,还带活了一方山水。孝昌县依托大别山余脉的秀丽风光,将茶园观光、采茶体验、茶文化研学纳入全域旅游规划。凤凰山、公牧山等茶园摇身一变,成为了茶旅综合体,集茶园游、休闲游、暑期游于一体,每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湖北孝孟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征程:我们的茶园现在实现了春品茶、夏纳凉、秋采摘、冬养生,一年到头都热闹。

目前,孝昌县发展生态茶园11万亩,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等10多个品种,茶叶年均产量约2006吨,平均亩产值8000元,年产值10.8亿元,带动11万余茶农增收致富。

在孝感大悟三里镇的茶叶种植基地,采茶工熟练地穿梭在茶垄间,严格遵循“一芽一叶”的标准,专注地 “掐嫩取鲜”,忙碌的身影在茶园中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采茶工 易莹:清明过后一天可以采五六斤,挣两三百到三四百元钱,最多的时候可以挣四百多一天。

大悟县三里柏园黄龙寺茶场负责人 严四毛:今年(天气)偏冷、干旱,但茶叶的品质相当好,而且(茶叶)生长得比较慢,吸收了(更多的)营养和养分,这个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近年来,大悟县秉持绿色一体化发展理念,“生态茶” 的概念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贯穿种植、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长江云新闻记者 赵黎黎 王磊 陈凯歌

孝感台 云梦台 邱林 盛丹 安陆台 姚舜禹 孝昌台 王虹 陈园 大悟台 王锟 王丹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