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恩施 | 湖北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全面提速
导流洞开挖!恩施峡谷深处赶建“小三峡”
湖北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恩施“小三峡”。项目建成后,可将恩施州城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惠及清江流域120多万人口。进入4月,为水库大坝建设服务的多个标段同时施工,工程全面提速。
记者 肖璇:“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的控制性工程——2号导流洞的施工现场。大家可以看到在我身后,形似千层饼形状的山体,这样的岩石被称为页岩。而要挖掘这样的页岩,需要经过爆破,排险,清渣等多个步骤,这样一个循环下来,能够掘进的深度大约是1.5米左右。长度为750米和950米的两条导流洞全线贯通后,大坝才能正式开工建设。为了确保工期,目前导流洞工程正实行24小时三班倒连续作业。”
最大坝高为175米的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同类型第一高坝。而要开工修建大坝,必须围堰截流,项目方设计了两条导流洞,让清江水经洞“绕道”至下游,为大坝主体施工创造条件。
湖北延升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负责人 文东:“我们的坝区就在这个支流汇总的这个位置,所以说 因为我们要筑这个坝,要坝肩开挖的时候,首先要通过这两条导流洞把这个水,从那个导流洞里引流出来之后,让河里面没有水,才能够正常的进行筑坝、进行开挖。”
导流洞之外,还有多座路、桥正在同步施工。这张立体交通网成形后,将破解高山河谷里因地势陡峭、河流阻隔带来的运输难题。
湖北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部项目经理 杨仕志:“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深山峡谷地区,对外交通条件非常复杂。在前期设计过程中,我们一共设计了五条道路,四座桥梁,三个交通洞。一号道路是连接318国道至清江右岸的一条主要的进场道路,四座桥梁有三座是跨清江的桥梁,其中一号交通桥是直接连接清江左右岸,主跨最大跨度是136米 ,一跨跨过清江。”
总长19.8km的交通网,不仅承担着大坝建设期间的材料运输、设备进场功能,在整体工程竣工后,还将承担新的使命。
湖北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部项目经理 杨仕志:“工程建成以后,1号路、2号路、1号桥和4号路可以形成一个连接清江左右岸的社会道路,它可以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清江是恩施的母亲河,在恩施境内全长275公里,沿线居住着120多万集镇居民。其中,恩施城区河段现行最高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恩施州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兴发:“根据恩施城市防洪,上蓄,中防,下泄的思路。我们将持续在清江干支流,进行河道疏浚 堤防加高 ,泵站等防洪治理工程。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通过与下游已建成的大龙潭水库联合调度运行,可将恩施市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在守护江河安澜的同时,这项工程还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恩施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邓鹏飞:“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5.24亿度,年均直接经济效益约2亿元,这将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真正实现‘建一座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事不过夜!恩施全力保障建好世界同类型第一高坝
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坝,设计为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75米,是同类坝型中的“世界第一高坝”。这样一座“巨无霸”坐落在海拔近1200米的高山上,跨越清江,不仅作业面多,技术要求还高。为了应对这些施工特点,由四家国内头部央国企组成的水利建设“梦之队”,积极引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为大坝建设助力,我们到现场看看。
由于大坝右肩位于近乎90度的悬崖峭壁之上,建筑材料和大型设备无法送到。项目部准备打通总长约2.82公里的三个交通洞,从山体内部运送物资。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姚家平项目项目经理 张柯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主要是灰岩加页岩,这个灰岩的厚度比较薄,都在5到10公分。开挖完成以后,会经常会有这种小的碎石掉落,我们也在技术上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就是在这个先导孔施工的时候,超前段施工这一块儿,加强我们的初期支护,然后爆破开挖以后 工序有序衔接,24小时不停工,迅速达到我们的洞室稳定。”
但是,由于山体地质条件特殊,交通洞的建设面临岩层破碎、岩体稳定性差、支护难度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姚家平项目部副经理 吴正茂:“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针对性进行地质勘察,提前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聘请全国的地质专家,进行实地勘察和组织专家咨询会,在施工中采取提前预防、加强支护,根据开发接入的地质条件动态设计等技术措施,同时加强地质监测预警,确保施工安全 。”
极具挑战性的施工条件、一环扣一环的施工节点,如何保证各项工程互相配合、稳步推进?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采取“设计主导、施工协同、采购整合”的EPC联合体管理模式。高效协调、充分沟通的联合办公机制,让工程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得以高度集成,有力推动现场问题解决。
湖北姚家平水利枢纽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田贵周:“在州委、政府成立的指挥部,大的协调指挥下的大一体化,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包括乡镇在内的一起联合办公,让事不过夜,重大的难题还邀请了我们在全国聘请的专家咨询团队参与解决,大小事务一旦出现,不分你我,大家群策群力,所有的难题大家都看成是我们共同的难题共同面对,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施工现场之外,恩施州多部门也倾尽全力,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做好要素保障。平均每月完成近1个专题报告、取得审查性及支撑性要件1.8个,从项目谋划到开工建设用时不到两年。
恩施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邓鹏飞:“恩施州建立了州级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工作专班的推进机制。按工程时间节点开展项目调度协调州直各部门,聚焦工程建设难点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和方案,助力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州政府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障847万元专项经费,通过公开招投标,选聘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管理中心专家团队监督施工质量,为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提供了强大的“外脑”支撑。
恩施州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兴发:“聘请的专家团队是专门从事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专职机构,以此为基础,在施工现场设置质量监督项目站,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对工程进行全方位 全流程监管,确保将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国家优质工程。”
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概算总投资65.94亿元,施工总工期为7年。截至2025年4月初,累计完成投资24.445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7%,主要用于建设工程、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下一步,资金将重点运用在主体工程建设上。
恩施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邓鹏飞:“在前期工作中,我们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州发改委与水利部门携手合作,目前已成功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及特别国债资金共计20亿元。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确保年度中央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能够按时足额到位,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包括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在内,2024年湖北加快水利项目建设,连续第二年全年累计落实水利投资704.84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强度和投融资连年高速增长,为推动全省经济回升向好作出突出贡献。2025年,湖北将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落实水利投资600亿元。
穿行在大山峡谷间的施工廊道,我们深切体会到超级工程背后的“硬核”与“温度”,这座承载防洪、发电、民生期盼的重点工程,正以毫米级精度在鄂西深谷生长。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肖璇
巴东台 王春雷 建始台 李书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