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一线调研丨从“三把尺子”到“千人千面” 武昌探索 “新三好”教育改革
当教育不再用同一把尺子评价学生,会发生什么变化?武汉市武昌区以“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实践创新”为内核的“新三好”教育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走进武汉小学图书博物馆,你会发现,这里放着的每一本书都是家长精挑细选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今天的阅读课上,杨智翔向同学们介绍书籍《十里蒸香》,通过沔阳三蒸的故事,和小伙伴们分享其中的乡村风情和非遗魅力。
武汉小学四年级学生 杨智翔:生活中能写的灵感有很多,他为什么要写沔阳三蒸呢?他说他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沔阳三蒸不但是美食,还是一种记忆的传承。如果他没有富有童心的话,写出来的也没有趣味了。
翻阅每一本书,旁边都有一封读书感受的手信,字里行间,对于知识和文化传承的理解,丰富了同学们的内心;在校园里,同学们绘制的游戏区域,大家集思广益设计的新游戏在全校推广,在每一位学生心中种下了真心、善心、纯心、玩心和好奇心的种子。让同学们身心好、品行好、学习好,有实践体验认知、有个性特长,这正是武汉小学多年坚守“童心教育”。
武汉小学政教处主任 杨慧:自由生长的校园、丰富的生活和活动体验帮助儿童认识自身独特的个体价值,悦纳自己、友爱同学、感念老师和父母,感恩自己成长的美好童年。
近年来,武汉市在全省率先构建“新三好”学生评价标准——在学校要做好学生、在家庭要做好子女、在社会要做好公民,摒弃过去唯“升学率”的教育评价,制定了15项评价指标,建立学业、品德、实践、艺术、创新“五育融合”成长体系。在武汉小学,每学期有近千名学生被推选为“新三好”学生。
武汉小学校长 李强: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来回应好家校社协同育人,来建设好孩子成长的教育联盟和共同体。
“童心”是小学教育留给孩子的财富,对于即将成年的高中生来说,“新三好”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三导制”团队,老师们担任导师、优秀学长担任导生,通过定期交流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导学”,为同学们提供成长指导。高二年级的周末末是班级生物学习小组组长,除了帮助组里的9名同学学习外,还有策划主题班会、带动大家体育锻炼等任务。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二学生 周末末:男生一般和女生喜欢的东西确实不一样,我们就搞一些选项给大家,比如足球、跳绳、飞盘,大家自己去投票选,这个过程中能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主任 田甜:增加他的归属感,也增加这个学生被关注的程度,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增强领导力。
省实验中学每年组织“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从“品德、身心、学业、志趣、行事”五个维度,评选9项个人荣誉和2项集体荣誉,让同学们的点滴进步、不同的闪光点都能被看见。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副校长 邓伟:未来我们还想进一步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可以为学生生成一个个性化雷达图,很直观看到自己每个方面发展的情况怎么样,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品德能够很端正地发展。
目前,“新三好”学生评价已经在武昌区的中小学全面铺开。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形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五史”教育;腾挪出更大的校园空间,新建种植园、排球场等场所,丰富校园生活......“新三好”教育的深入实践,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峰:整合辖区红色资源,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携手大专院校挖掘科教资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社会锤炼开展“红巷苗苗”等志愿服务工作,丰富“新三好”实践路径,引领学生多元发展。
记者 汪佳睿 :多所学校探访下来,我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活力满满。在各类特色课程的指引下,“新三好”学生不再唯成绩论,尽可能发掘中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苹果更甜、让柠檬更酸。让中小学生们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长足进步,在校园生活当中找到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唐清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