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整”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孝感孝南农业生态融合项目全面铺开

云上孝南  2025-04-13 09:59:24
分享到:

“书记,把我家菜地给整了,后面怎么搞?”“按政策补一年青苗费!”

“我家几棵桃树被挖了……”“果苗费一样补上!”

“书记,我家油菜长得那么好……”“能留就留,保证收割完再动工!”

……

湖北孝感孝南区杨店镇浐川村党总支书记秦浩穿梭在田埂间,耐心解答村民疑虑:“集中连片后,土地效益更高,大家收入也能增加!”

4月8日上午,杨店镇浐川片区农业生态融合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十几台挖掘机舒展铁臂整理田垄,推土机将细碎的田埂推成规整的缓坡。原本零散分布的“豆腐块”田地在机械交响中逐渐显露出开阔面貌,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块瞬间连成一片,恍若巨幅农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看着眼前浩荡的施工场景,村支书秦浩转悠在田埂上,一边盯着施工地块,一边回应村民咨询:“毕竟整合了村民的田块,大家有担心很正常。讲清政策后,村民都很理解支持!”

“分散的地块连成一片,最大好处是集约化发展农业,土地效益提高,村民收益自然增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是继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近年来,孝南区根据辖区自然禀赋、传统民俗文化、社会经济条件等,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启动杨店镇浐川片区、园艺片区农业生态融合项目,积极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杨店镇浐川片区、园艺片区农业生态融合项目计划通过三年(2024 - 2026年)系统整治,覆盖镇内6个行政村(社区),共综合整治农田及生态环境41703.91亩。项目以土地整治为核心,整合耕地、茶园、桃园等资源,分为农用地整治、村庄建设、流域治理三大板块,旨在破解耕地碎片化、水利设施薄弱、产业低效等问题,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样板,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本项目作为孝感市孝南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是推动孝南区乡村建设加速前行的重要力量。通过集中流转耕地导入规模化现代农业等方式,紧密贴合孝南区产业发展布局,顺应地区规划建设方向,呼应本地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热切期盼,是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杨店镇农业生态融合项目涉及浐川片区的刘砦村、浐川村、邱畈村、永红村,园艺片区的解放社区、回春村,共综合整治农田及生态环境41703.91亩。建设内容主要分为农用地整治、村庄建设、流域治理三大板块。其中:

农用地整治板块包括耕地开发1106亩、耕地提质改造23268亩、园地提质改造5360亩等3个子项目;建设19203.71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打造4749.55亩精品茶、果种植采摘基地,用于发展优质茶叶、水蜜桃、葡萄等特色产业。

村庄建设及流域治理包括和美乡村建设7个自然湾、农村道路提档升级25.61公里、刘寨水库清淤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灌渠修复改造工程等5个子项目。

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包含区域内水生态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促进农业生态融合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预期显著提升耕地质量,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强化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与智慧化水平,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样板,助力杨店镇成为农业强镇。”杨店镇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同时,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与污水治理、村庄亮化等工程,完善村庄建设及流域治理相关设施,提升周边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融合发展。

该项目根据孝南区产业发展布局,顺应地区规划建设方向,呼应本地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热切期盼,是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破解土地碎片化困局 激活丘陵耕地新动能

杨店镇地处丘陵地带,耕地分布零散、边角小田众多,受制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落后、水源供给不足,大量田块长期抛荒,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

农业生态融合项目的实施,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功能分区,积极推动规模化种植、养殖,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大幅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让乡村重焕生态之美。

“这个项目就是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渠道改造、机耕路修缮、塘堰清淤扩容等工程,有效提升蓄水能力与农田连通性;依托‘千亩方、万亩方’模式,将碎片化耕地整合为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机械化作业与规模化种植扫清障碍。”杨店镇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道。项目实施后,不仅可唤醒沉睡的撂荒地、盘活土地资源,更能从源头上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规模化生产预计带动粮食产能显著提升,而镇村两级通过消除抛荒隐患,也将实现耕地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双赢。

杨店镇浐川片区、园艺片区农业生态融合项目分三年实施,当前一期5万亩工程设计正在有序推进,覆盖刘砦、浐川、邱畈、永红、解放等6个行政村(社区),其中回春村万亩方项目作为一期核心区,计划投资2.57亿元,重点推进“田沃行动、水安行动、村美行动、产优行动”四大工程,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建设及治理水平。

土地流转 + 合作社 农民增收路径多元化

起初,村里土地分散在各家各户手中,丘陵地块高低起伏,种植效益低微。村里缺乏支柱产业,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农户甚至需自费雇人耕种。随着时间推移,边角地块因产出有限逐渐被抛荒,成片的闲置土地日益增多。望着荒草丛生的田野,村干部和村民既焦虑又无奈。

“地块七零八落,灌溉用水都成问题,种地根本看不到希望!”浐川村周家湾村民李富清道出心声,“年轻人只能背井离乡打工,村里连个像样的产业都没有。”

后来开始尝试从土地改革入手,把村里的零散田块整合起来,再组建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统一将耕地对外租赁。为了让土地增值,他们将耕地划分成生产片区,租赁给新型职业农民耕种。

回春村引进的湖北省刚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在杨店镇周边种植小麦7000余亩,双季种植玉米、高粱并进行绿色秸秆掩埋,小麦平均亩产提高500 - 600斤,突破每亩1300斤左右。“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再接再厉,争取小麦突破每亩1500斤产量。”湖北省刚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平均亩产500公斤,节本增效的同时,使用化肥、农药量少,周边的农民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很多农户都来购买公司的种子。

回春村1800亩的示范土地全部实现“双种双收”,抛荒现象基本杜绝。现如今,村民既可以拿租金,还能享受土地合作社的二次分红,如果愿意种地,还能再有一笔劳动工资,收入比往年翻番。

“我家13亩地流转后,年增收超4000元。”四屋杨湾村民杨子凯算起经济账,“等地块上的产业建起来后,还能在家门口当产业工人,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生态提质 + 文化传承 乡村焕发新生机

当前,杨店镇农业生态融合项目一期工程全面铺开,机械轰鸣中,“田沃、水安、村美、产优”四大行动齐头并进:在土地整治一线,5万亩农田规划蓝图落地生根,零散“补丁田”正连缀成片,危旧建筑拆除、河道清淤疏堵与刘砦水库扩容工程同步推进,沃野舒展筋骨。

现场施工的浐川片区施工队师傅表示:“当前是抢抓施工的黄金时期,有近20台施工车辆在快速平整,已经平整了将近300亩,只要不下雨,施工就很顺利。”后面将按照规划进度施工,将高低不平的地块顺平整,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包括挖塘、清淤、播种,这样确保不误耕种时节。

水利攻坚现场,5条河道疏浚治理如火如荼,新建泵站与灌渠修复工程筑牢“旱能灌、涝能排”的生态水网;和美乡村建设中,榨屋岗、四屋杨湾等7个村湾启动环境整治,打造“桃旅融合”“茶香田园”等特色示范点,同步推进道路刷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升级。

产业布局上,卓尔集团携“桃花驿”IP深耕农旅融合,刚强农业智慧农田项目落地生根,桃茶品牌化链条与三产融合蓝图渐次展开,沉睡的土地正迸发集约化、现代化的新生机。

作为项目实施方的孝感市孝南区全要素自然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彬彬表示:“项目将深化三大举措,一是优化方案,细化工程设计,确保土地平整、水利配套等科学落地;二是保障施工,协调全要素公司进场,加快千亩方农田、生态水网等建设;三是强化管理,专班推进,严控质量,同步推动数字化农田管理平台搭建,确保该项目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高质量完成。”

据悉,通过实施杨店镇浐川片区、园艺片区农业生态融合项目,可以有效提升生态质量,确保耕地连片度提升47%,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预计新增高标准农田2.3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超过80%,带动土地流转增值和特色产业年收益超过亿元。同时,7个和美乡村示范点将形成“桃花驿”“茶香廊”等文旅品牌,促进农旅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该项目还将文化传承与保护置于重要位置,加大对当地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的保护力度。如,将杨店非遗文化过年上灯与茶香结合,延续上百年的桃花特色元素等,因地制宜地保留传统民俗。让村民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能留住乡愁记忆,延续乡村的文化脉络,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杨店镇正以土地整治为笔,以生态融合为墨、产业驱动为色,在广袤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通讯员:冯欢 管权俊 娄笛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徐思

二审:陈诗雪

三审:罗登科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