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丨盲人兄弟:身残志坚 农机检修助力春耕
在襄阳市襄州区,有一对身怀绝技的盲人兄弟,专门为农机“看病”,用扎实的技术为春耕护航,成为春日里最动人的风景。《新时代的我们》讲述盲人兄弟的故事。
为了保障今年的春耕备耕顺利进行,哥哥周付喜留在车间维修农机,弟弟周成喜则下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服务。可今年检修农机时,兄弟二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农机维修师 周付喜:去年是老式的播种机,今年全部要改新式的,全是电控的。
随着农业机械向智能化、电控化方向更新迭代,老乡们渐渐开始换上了全新的电控农机。对于盲人而言,因为看不见,只能靠耳听手摸判断农机哪出了问题。面对新型电控农机,周付喜要从零开始学习。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期待,他每天在车间里反复琢磨、不断尝试。虽然跟正常人比起来学得慢,但他并没有放弃。
农机维修师 周付喜:今年研究几次,成功了。比方说它是一窝两个,就是两个。
掌握新技术的周付喜,一刻也没有停歇,并快速将自己学来的经验,分享传授给合作社的其他老乡。如今,小小的车间里热闹非凡,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员工 李海:播种、施肥,外面又订了四十几台,定金都打来了,我们这天天加班往出赶。
如今,合作社年维修收割机1400多台、拖拉机1700多台、其他机具1500多台。通过这次挑战,周付喜亲身感受到了技术更新提升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农机维修师 周付喜:新式的精准,效果好一点。比方说之前的跑八码,这个跑十码就可以不断,不缺苗。
为了让老乡们跟紧时代的步伐,不再掉队。在周付喜的倡导下,古驿镇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农机节,为农机手、种粮大户、农资经销商、农机经销商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桥梁,也让乡亲们了解熟悉更先进的各类农机新技术。
襄阳襄州区佳富天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周万虎:我们邀请了很多种田大户,现场签约跟我们合作,通过打造农服小镇,让我们这一帮农机手能够走出去。
除了助力春耕备耕,为了保障粮食颗粒归仓,去年3月,周付喜兄弟俩还建立了粮食烘干厂。
农机维修师 周付喜:前两年种一两千亩地,粮食收回来了没有办法,到处烘不到,我才想着自己建一个烘干厂。
60年代,两兄弟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拖拉机手,兄弟俩从小就喜欢鼓捣拖拉机以及各种农机设备。1992年,年仅24岁的周付喜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周付喜从此和光明告别。为了让哥哥少在外面奔波,弟弟周成喜帮周付喜开起了农机维修店。但是好景不长,2009年,弟弟周成喜也因为同样的问题,视网膜脱落失去了光明。自此,兄弟二人共同开办“盲人修车”修理部,为乡邻服务。近年来,兄弟二人带出几十位农机修理工徒弟,今年,周付喜还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实现就业创业。
农机维修师 周付喜:今年我想再带十来个残疾人来学维修,让他们都有点事业做,能自立。
(长江云新闻记者 牛中毅 张雪晶 襄阳台记者 刘亚超 樊果果 责任编辑 刘艳利 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