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 | 较真碰硬 斧头湖水质实现阶段性稳定提质
斧头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为落实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去年以来,省直有关单位、沿湖各级政府密切配合,较真碰硬整改问题,系统深入综合治理,水质持续改善。
记者 洪亚飞:我们看到现在斧头湖面上,长出来的就是麦黄草,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就开始腐烂,将会对水质产生危害。现在,斧头湖涉及的属地,正与时间赛跑,来进行收割打捞的作业。
在斧头湖航拍画面中,麦黄草覆盖了湖面80%以上的面积,赶在它大面积腐烂前收割打捞完,刻不容缓。
湖北省斧头湖管理局局长 雷小春:加大了打捞力量,今天整个湖面估计打捞船只将近200条,一天要打捞一万吨,力争今年提前在5月1日之前全部打捞上岸。
斧头湖流域涉及武汉市江夏区和咸宁市的咸安区、嘉鱼县,自2017年起,湖泊水质逐年下滑,到2023年已降为IV类。被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点名”后,相关部门下定决心展开系统治理,建立斧头湖联席会议等7项工作机制,并组建环境监测、生态水位等9个工作专班。武汉、咸宁两市签订《斧头湖流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框架协议》。
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农村局两型办主任 湛维成:包括我们相互的交叉检查,你找我的问题,我找你的问题,共同把水质提升工作做好。
咸宁嘉鱼县副县长 杨富佳:定期通报情况,水质出现波动的时候,我们一起共同研判,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而着眼长远,水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水生态失衡。为开展生态修复,武汉、咸宁两市三区县投入6.33亿元,实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水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并定期开展增殖放流。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祖文普:比如说我们看到的湿地,就是我们围着湖的岸线进行湿地恢复,全长7.2公里,修复生态面积是101万平方米,主要目的是拦截我们周边的面源污染。
2024年,斧头湖总体水质恢复至Ⅲ类,今年1到3月最新数据显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劭:水质改善非常明显,沉水植被已经有大面积的自然恢复,所以总体来看是从过去退化严重的状态,现在逐渐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生态治理,久久为功。针对目前入湖总体水质仍不容乐观、水质波动风险依然存在、增殖放流的科学性规范性还需加强等现状,相关部门仍在协同发力,守住不下降、不滑坡、不反弹的底线。
湖北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负责人 韩文锋:要时刻关注影响水质的各个具体的原因,现在加强了监测点的布设,强化了预警设施的临时预警。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柯尊勇:坚持水岸同治、建管并举、系统治理,突出部门协同,突出治污重点,突出精细监管,及早防范,及早出手。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郭裕铭 咸宁台 嘉鱼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