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企业工作会议召开 多地改革成果亮眼
4月10日,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企业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社有企业作为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关键支撑,始终将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作为价值追求与使命担当。近年来,湖北省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围绕提升为农服务能力这一核心目标,积极探索社有企业发展新路径,各地成绩斐然。
荆门市供销社聚焦转型升级,深挖消费潜力。东方百货大厦、金城大厦积极打造“首店经济”“旗舰经济”,成功引入170余个市场强势品牌,升级调整250余家柜台(品牌),调整后品牌销售最高增幅超70%。同时,金城集团总部投资改造,引入大地影院、小米之家等新业态。东方百货还通过联合家电品牌供应商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利用线上平台赋能,累计换新3.35万台,带动销售1.32亿元。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推出系列优惠活动,联动“惠购湖北消费券”,结合新型营销手段,共拉动消费4.28亿元。
保康县供销社通过三措并举筑牢发展根基。积极争取政策,获得专项资金800万元建设流通网络,推动土地划拨,实施城乡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项目。创新建立“社有资产电子身份证”管理系统,完成资产确权登记,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通过盘活低效资产,建立预警机制,提升资产收益率。此外,收回闲置资产建设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带动县域农产品流通成本下降。
石首市供销社加快资产确权,构建“政策支撑+技术赋能”保障体系,争取相关部门出台办法及细则,利用“智供销”管理系统实现资产数字化管理。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状况资产采取不同处理方式。通过五步确权法,起底社有资产确权登记,化解诸多历史遗留问题,颁证确权率达72.8%,大幅提高社有不动产确权面积。
武汉供销现代农业集团以链条织网络,夯实保供稳价压舱石。通过实施农资农服“双驱动”,构建“市级平台+区级中心+直营店+联盟会员”四级分销网络,建成五大农资应急储备中心,常年保持高储备能力,连续16年高质量完成市级化肥储备任务。通过集采集配,精简供应商结构,与重点供应商深化合作,实现集采规模与议价能力“双突破”,并推出特色产品。积极融入省社战略,推进农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上线“武供农资商城”,推行营销“三人组”,提供精准服务。
湖北银丰实业集团引进专家院士团队,与省农科院经作所共建“长江棉花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在育种、化控方面提供科技支撑,建立科研试验示范基地4000亩,开展机采棉实验及示范推广,集团成为省内首家开展内地机采棉试验的行业企业。目前,试验基地成功探索了以“机”代“人”,亩均降低人工4个、增产400元。“银棉汇”平台实现自营棉花业务全部上线交易,链入湖北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放大资源集聚效应,2024年上线以来已实现撮合成交47万吨、78亿元。
会议要求,要推进社有企业提质增效,培育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强化系统联合合作,加强供销品牌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要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层层压实责任,营造良好氛围,为社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长江云新闻记者 彭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