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刺客”春季上线!专家教你一键开启“脱敏模式”
“阿嚏!阿嚏!阿嚏!”
4月的武汉,气温回暖,春意涌动,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但有这么一群人,面对美景时,眼泪、鼻涕齐飞,甚至咳到“怀疑人生”。这份春日里独有的“痛”,只有花粉过敏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约10%~30%的人群受花粉过敏困扰,我国患者已超2亿。“花粉刺客”春季上线,过敏者应该如何应对?看看医生如何支招!
让你过敏的可不是高颜值的鲜花
什么是花粉过敏?武汉市第一医院过敏反应科主治医师祁姗姗介绍,花粉过敏又称为“花粉症”,它主要是人体对植物花粉产生过敏反应,进而对眼、鼻、呼吸道、皮肤等部位产生影响,“对花粉过敏的人,在通过呼吸道、皮肤甚至眼结膜接触到花粉后,会诱发‘变态反应’,出现鼻痒、眼痒、打喷嚏、流清涕、咳嗽、胸闷、气喘、皮疹、瘙痒等一系列症状。”她表示,花粉过敏不代表自身的免疫力下降,而是一种免疫紊乱。
风媒花 图源新华社
“很多人以为春天之所以花粉过敏是因为花团锦簇,这是误区。”祁医生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像郁金香、牡丹、月季这种长得漂亮、颜色鲜艳的花反而不容易引起过敏,导致花粉过敏的“元凶”不是色、香、味俱全的观赏性花卉,而是“风媒花”,这类花是典型的“三无”花朵:无色、无香、无味,十分不起眼,它们的花粉小到看不见,质量极轻,但数量却极为庞大。一旦起风,花粉便会四处飘散,人在接触或吸入后很容易出现过敏症状。“春季是高发期,以树类花粉为主,包括松科、柏科、杨属、柳属、桑科等等,武汉地区比较有特色的悬铃木,也就是梧桐,是其中之一;而夏秋季同样也是高发期,致敏性强的草本植物纷纷开花,包括蒿属、草属、豚草属、藜科和苋科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监测报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发布的最新一周的花粉浓度监测报告显示,3月31日—4月4日的花粉总数为2136粒/千平方毫米,花粉浓度极高,其中,桑科/构树属的花粉浓度为910粒/千平方毫米,悬铃木为738粒/千平方毫米。
过敏不可轻视,出现这些症状务必紧急就医
花粉过敏初期多表现为鼻痒、流涕、鼻塞,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花粉过敏,祁医生提醒,花粉过敏绝不可轻视,它不是“矫情病”,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在严重情况下,花粉过敏可能诱发哮喘,导致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当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时,如果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体反复暴露其中,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累及呼吸道、皮肤等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危险状况。我们曾接诊过这样的病人,在柳絮纷飞的季节,吸入花粉后,立刻晕倒,丧失了意识。”
圆柏树的花粉随风四处飘散 图源网络截图
祁医生表示,如果出现了在户外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频繁的咳嗽、眼睛痒、喉头发紧、眼睛嘴巴突然肿胀等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比如一到户外活动就连续打十几个喷嚏,要警惕看看是否有过敏性鼻炎,如果长期干咳,需要考虑是否有咳嗽变应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科学防护:减少暴露+合理用药+环境控制
外出游玩应该如何科学防护和应对花粉过敏?对此,祁医生建议,对于花粉过敏的市民,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在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外出,减少花粉的吸入量。在花粉季节来临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提前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也可使用花粉阻隔剂,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在花粉过敏高发季节,大家出门时一定要做好全方位的防护。外出时尽量穿上长袖衣服,佩戴好口罩和护目眼镜,避免花粉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眼睛。开车时务必关紧车窗。
外出接触较多过敏原后,回家要及时更换衣服并进行全面洗漱,减少将花粉带入室内,并及时洗脸、漱口,清除鼻腔分泌物。平时白天要关好家里的门窗,可选择傍晚6点至8点这个花粉浓度相对较低的时间段开窗通风。此外,家里也可以放置空气净化器。
保证良好睡眠,饮食宜营养均衡,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感冒。熬夜易造成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过敏症状频发。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可使用抗过敏药缓解症状,若出现症状持续或加重,甚至胸闷、呼吸困难等,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益恒 谢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