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郧西:以文润心 以文化人 共筑“支点建设”文化支撑
走进社区“结对子,种文化”,走进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走上舞台惠民演出……
连日来,郧西县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中心组织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城关镇、观音镇、香口乡、马安镇、土门镇、店子镇、槐树林特场、景阳乡等基层一线,开展了一场又一场接地气、有温度的“送戏下乡 文化惠民”活动,旨在以文润心,以文化人,为服务湖北支点建设添彩助力。
据悉,今年以来,县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中心以全省、全市和全县“新春第一会”会议精神为引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实际,用文化文艺的方式传达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认真落实好“新春第一会”精神。
丰富文化供给,寻求惠民利民“新载体”。按照“创造精品、突出特色”的思路,深挖本土文化内涵,持续推进“送戏下乡 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以“文艺订单式”服务,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真正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结合时代要求,实施“造精品工程”。深挖郧西红色文化和七夕文化“富矿”,紧贴时代脉搏、时代价值,以艺术的、审美的、生动的方式,集中编创和展演一批反映时代风貌、贴近群众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在群众中汇集思想力量,凝聚发展共识。
培育人才队伍,建立文化人才储备库。将省级非遗“郧西三弦”传承作为重点,着重培养1至5名郧西三弦弹奏、弹唱人才。同时,广泛挖掘和发现民间文艺人才,将具有一定艺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文化爱好者纳入传统文化人才数据库,通过组织文化活动、推荐作品参赛等方式,为文化艺术人才创造展示平台和发展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加强交流合作,发挥文艺“桥梁纽带”作用。以国家级非遗“郧西七夕”、省级非遗“郧西三弦”附带的强烈文化渲染力、体验感为出发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层次、多阵地、多方位地开展区域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展现郧西文化魅力,扩大地域影响力知名度。
下一步,郧西县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中心将用足用好郧西丰富的文化资源,用新用好文化阵地,以特色活动为纽带、以为民服务为落点,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以文润心、以文化人,打造具有郧西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强化文化支撑作用,为推动服务湖北支点建设贡献郧西文化力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赵龙文 通讯员 陈迪祥 陈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