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长江新闻号  2025-04-09 22:11:51
分享到: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这次会议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又释放出哪些信号?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汪滨带来解读。

 长江新闻号:从公开报道看,这是中央首次召开周边工作会议。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之下,这次重要会议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

汪滨:这次工作会议的主题就是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变化更加深刻,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周边战略环境与格局和世界变局的联动性不断强化,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改变。最典型的一个变化就是大国竞争重回国际政治中心,美西方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线,恶意制造阵营对抗,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点不断增多。伴随着大国竞争的演进,经济全球化也遭遇逆流,美国特朗普政府最近疯狂挥舞关税大棒,使原有成熟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被人为切断,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贸易规则被打破,各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与此同时,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和遏制打压加剧,加快推进“印太战略”,积极巩固地区同盟体系和打造新同盟样态,给我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带来更加严峻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中国此时举行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具有极强的战略针对性,对于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周边工作,具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周边工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中国的周边关系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全球南方”全方位崛起,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周边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在周边工作的引领下,发展和壮大“全球南方”国家的力量,将为地区和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和正能量,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长江新闻号:会议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还强调“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您对此有何观察?

汪滨:这次工作会议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2014年提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后,经过10余年的发展,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四梁八柱已然落地生根,不断夯实的背景下,在关键时间节点上召开的重要的会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元首外交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引领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实践平台,以三大全球倡议为战略指引,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形成务实高效的周边工作框架,推动周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过往的经验和已有成果为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新形势亟需我们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抓住时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长江新闻号: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提出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愿景、理念方针、基本遵循、主要平台、战略支撑。从当前的中国周边外交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将如何推动和落实今后一个时期的周边工作?

汪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路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加强各方面协调配合,推动体制机制配套,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第一,我们要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第二,我们要深化发展融合,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大产供链合作,实现我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战略对接,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我们要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持由易到难的合作路径,从非传统安全合作切入,继续完善反恐、金融稳定、公共卫生等领域合作机制,并在地区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粮食安全等领域构建合作平台和机制。第四,扩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员往来。国相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近,只有更为便利的推动人员的往来,才能增进互信、化解矛盾,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监制 洪燕

编审 田园 王强 解炜 

主编 张六超

责编 曾春锋

剪辑 吴天择

制作 曾春锋 袁恬恬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