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实施“五大行动” 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4月8日,咸宁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咸安区相关部门介绍“奋力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先行示范区”的重点思路、举措及成效。
近年来,咸安区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秉持“市区一盘棋”理念,以主城区担当为己任,将区域发展融入国家和省市战略大局,紧扣市委“五个必须”认识,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
构建“3+2”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倍增计划
咸安区始终坚持实干兴邦、产业为基、项目至上,以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致力于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今年,咸安区成功申报24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达34亿元,力争全年发行专项债券30亿元以上。目前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一二季度集中开工57个项目,总投资302.8亿元,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4倍和2.8倍。
在产业发展方面,咸安区深度融入省市产业布局,构建“3+2”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大健康、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五个百亿产业集群。预计今年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将突破100亿元,实现百亿产业集群“零”的突破。
园区建设方面,咸安区整合财政资金、银行融资等多种渠道,推动八大园区协同发展。预计全年可盘活存量土地1000亩以上,闲置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带动税收增长2亿元以上,产值增加40亿元以上。
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
咸安区始终将绿色生态视为最大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加强淦河、斧头湖、西凉湖等流域的生态保护,实施淦河系统治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工程,淦河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积极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4年,咸安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8.5%,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近三年,累计完成矿山复绿项目26个,新增造林面积5.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0.01%。同时,咸安区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展樱花、油菜花、桂花等系列文旅活动,推动花经济、乡村游、民宿等文旅产业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区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
推动主城蝶变,实现城乡“双向奔赴”
咸安区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方面积极作为,致力于实现城乡协同发展。近三年,咸安区改造老旧小区418个,整治背街小巷74条,建成82个“小游园+口袋公园”,助力咸宁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拟命名名单。
在乡村振兴方面,咸安区打造了4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推进和美乡村示范片省级试点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150条共528公里,购置新能源客车100辆,实现快递和公交村村通。同时,重点支持官埠桥镇、贺胜桥镇打造百亿强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咸安区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107国道绕城段项目年内将通车,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桥、城区南外环高速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加大民生投入,提升幸福指数
咸安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5%以上。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区社会福利院、第三福利院等建成运营,太乙康养小镇项目正在推进。全区拥有养老机构23家,床位5657张;托育机构44家,托位4057个,每千人托位数达6.3个,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此外,咸安区还建成29个“幸福食堂”,今年一季度提供助餐服务2.9万人次。
教育医疗方面,近三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9所,新增公办学位1.3万个。“1+N”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成,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全力创建三级医院。
社会治理方面,咸安区探索出“桂乡管家”“幸福合伙人”等特色模式,其中“桂乡管家”入选全省乡村治理优秀典型案例,1.4万名“桂乡管家”提升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
咸安区委书记、区长李军平表示,咸安区将继续肩负主城区使命,以高效率、快节奏、扎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为全省支点建设和全市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更大力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 阴志维 咸宁台 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伍伟 刘正杰 通讯员 王美惠 胡剑芳 李婷婷)
